农业国造个军舰都费劲,像民国造1500吨级逸仙号巡洋舰,因为缺乏优质钢材,外壳都

义气先义 2025-10-21 17:12:39

农业国造个军舰都费劲,像民国造1500吨级逸仙号巡洋舰,因为缺乏优质钢材,外壳都是低碳素钢,能不能抗住75毫米以上的炮弹轰击都很难说。而动力方面,进口英国日俄战争时期的技术水平的烧煤蒸汽机,平均航速只能跑12节,最高航速只能堪堪跑到19节。 说起民国那会儿中国海军想搞点自家军舰,简直就是一堆硬骨头要啃。工业底子薄得像张纸,钢材、发动机啥的都得东拼西凑,勉强憋出一艘像样的船就得费老鼻子劲了。拿逸仙号这艘一千五百多吨的轻巡来说吧,它是30年代初江南造船厂自个儿设计建成的,当时海军里头算得上头牌,但搁在国际上,各种短板暴露无遗。排水量刚好一千六百五十吨,长八十二米,宽十米,吃水三点八米,看起来规规矩矩,可一深挖,就知道这船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凑合货”。 先说船壳材料,这事儿最扎心。那时候中国钢厂产量低得可怜,一年合金钢顶多一千吨出头,够造点步枪机枪管子就不错了,哪敢指望用来裹军舰外皮。逸仙号的壳子全用低碳素钢,软得跟民用船差不多,厚度薄薄一层,面对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的炮弹,压根儿扛不住。日俄战争那年代的炮火,就能轻松撕开它。要知道,当时国际上轻巡的标准是高强度合金钢,带点装甲保护关键部位,逸仙号呢?啥装甲都没有,纯靠船体厚度硬顶。建造时,江南厂的工人就用这些进口的低端钢板裁剪焊接,表面还得刷层防锈漆,省着点用,生怕哪天断了货。结果呢,船身刚下水,测试时就现原形——抗冲击力弱,稍大点浪头拍过来,壳子就吱嘎作响。海军部后来评估过,这设计顶多算大型炮舰级别,巡洋舰名头听着响亮,实际防护跟纸糊的差不多。 动力系统更是个老大难。逸仙号装了两台三缸三胀往复式蒸汽机,外加三座燃煤锅炉,总功率四千轴马力。这套玩意儿是英国货,技术水平还停留在日俄战争前后,烧煤的效率低,煤灰到处飞。平均航速十二节,最高勉强挤到十九节,搁在长江巡逻还凑合,一出海跟上现代舰艇比,就跟乌龟赛跑似的。为什么这么拉胯?因为中国那会儿没能力自产先进发动机,进口的也得挑便宜老款。锅炉点火时,煤块得人工铲进去,蒸汽压力上不来,活塞杆转得费劲。试航记录显示,长时间全速跑,机器过热,效率直线掉。相比之下,同期日本的轻巡,柴油机一开,二十多节轻松上,逸仙号追都追不上。海军设计时,本想优化下,但钢材重,船身吃水深,动力跟不上,航程也短,只能窝在近海晃荡。 武器配置倒还凑合,主炮是一门一百五十二毫米单管,从荷兰HIH公司买的,经德国渠道进货,五十倍径,射程远,精度还行。副炮一百四十毫米单管,是从日本海军直接淘的二手,安装后直接上舰。辅助有四门七十五毫米高射炮,一门四十七毫米速射炮,外加几挺机枪。火力上,逸仙号能打点江防任务,但口径小,数量少,面对集群敌舰,很快就弹尽粮绝。建造总花费三百万银元,折腾了一年多,从一九三零年四月开工,到三十一年五月下水。叶在馥这海军工程师带头设计,他留学英国美国,带回一堆蓝图,但国内条件限制,方案一改再改。江南厂那几年忙活军舰,逸仙号是头一遭大活儿,工人技术生疏,焊接点还得返工好几轮。 搁在当时国际格局,这船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中国海军想自强,海军部一九二八年就定下扩充计划,但工业链条短,钢厂、电炉啥的产量上不去。逸仙号下水后,海军尝到甜头,紧接着又瞄上更大家伙。一九三一年,向日本订了两艘两千三百吨的宁海级巡洋舰,宁海号和平海号。为什么找日本?因为国内建不动,日本播磨造船所设计,吴海军工厂组装。宁海号三十二年入役,平海号拖到三十六年才完工。这俩姐妹舰排水量两千五百吨,长一百零七米,宽十二米,吃水四米,动力是四座油煤混烧锅炉,三台蒸汽轮机,总功率一万五千马力,最高航速二十三节,比逸仙号强出一大截。主炮六门一百四十毫米,副炮八门七十六毫米高射炮,还有鱼雷发射管和水上飞机。装甲也厚了点,一英寸钢板护住炮座和机舱。 可话说回来,日本敢卖这俩船,还一边磨刀霍霍准备侵略,压根儿不怕。为什么?看看日本联合舰队规模:十艘战列舰,十八艘重巡,二十艘轻巡,一百多艘驱逐舰,吨位火力碾压。宁海级虽说先进点,但最高二十三节,搁在太平洋追不上日舰主力。炮口径一百四十毫米,对上日本重巡的二百毫米炮,就跟玩具枪似的。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恶化,日本还故意拖平海号的配件供应,逼中国海军只能干瞪眼。逸仙号和宁海级加一块儿,在长江上巡逻,顶多封锁江阴口子,阻击日舰上溯,但一遇空袭或集群进攻,就现出原形。

0 阅读:68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