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说,整个中国都在散发一种精神,那就是,别国封锁,它就自己创造。

云景史实记 2025-10-21 23:14:00

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说,整个中国都在散发一种精神,那就是,别国封锁,它就自己创造。 法国媒体强调,美国对芯片的封锁,反倒促成了中国加速创新,加快创造。 从老辈人勒紧裤腰带搞两弹一星,到现在年轻人攻坚芯片、航天,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从没断过。下面我就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和数据,说说这股精神到底有多硬气。 就说美国盯得最紧的芯片吧,2018 年起他们就开始层层加码封锁,先是断供华为的高端芯片,后来连制造芯片的设备、软件都不让卖,想着把咱们的高端制造业卡死后路。 可他们没想到,这反倒把咱们逼得更快了。2023 年华为突然放出 Mate60 手机,里头装的麒麟 9000S 芯片,是咱们自己的中芯国际造的 7 纳米芯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 要知道没封锁前,咱们连 14 纳米的稳定量产都费劲。到了 2025 年,中芯国际的 14 纳米芯片产能利用率都超过 90% 了,上半年营收就有 328 亿元,连特斯拉、比亚迪的车规级芯片都用咱们的了。 可能有人说,咱们的市场份额还不如台积电的零头,台积电占 56%,中芯国际才 8%,但要知道这是在人家连光刻机都不让买的情况下拼出来的,阿斯麦的高端 EUV 光刻机卡着不给,咱们就用现有的 DUV 设备反复钻研,硬是把技术磨了出来。 更别说配套的产业也跟上了,沪硅产业的 12 英寸大硅片良率超 95%,江丰电子的溅射靶材国内份额突破 30%,这些都是被封锁逼出来的硬成绩。 不止芯片,在天上飞的预警机上,咱们同样打破了封锁的死局。上世纪 90 年代,咱们急需预警机这种 “空中眼睛”,跟以色列签了合同买 “费尔康” 系统,定金付了,技术人员都去对接了,结果美国跳出来施压,逼着以色列撕毁合同,把飞机退了回来。 那时候咱们真是憋屈,可没人认怂,当即决定自己干。2003 年重启项目,用伊尔 - 76 当平台,把圆盘雷达从 11 米加到 14 米,不到一年就首飞成功,造出了空警 - 2000。 这机子厉害着呢,探测距离比美国的 E-3 还远,能同时跟踪 60 到 100 个目标,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范围更是达到 1200 公里。 后来咱们又搞出空警 - 500,用更先进的氮化镓雷达,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2015 年服役后直接跟空警 - 2000 形成搭配。 到 2025 年,咱们的空警 - 3000 都试飞了,能 24 小时巡航,还能指挥无人机,而美国呢,老的 E-3 机龄超 45 岁,新的项目砍了又砍,只能凑合用旧机型。这前后 20 年的变化,不就是封锁逼出创造的最好证明吗? 再看航天领域的 “万里穿针” 技术,也就是空间交会对接,这可是载人航天的关键本事,国外从来都是捂着藏着。 上世纪 80 年代咱们刚起步时,连精准的问题都提不出来,老一辈专家就用草纸和算盘推导理论,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摸爬。 2011 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首次对接,花了 44 小时,虽然成功了,但看到俄罗斯能做到 6 小时,咱们知道不能停。 团队接着攻关,把地面计算的环节搬到飞船上,让飞船自己找目标,2017 年天舟一号就把时间缩到 6.5 小时。 可别人的标杆又提到了 3 小时,咱们的科研人员更不服气,解永春带头提出要冲 2 小时极限。这可不是简单提速,得去掉关键的衔接步骤,对火箭精度、飞船控制的要求翻了好几倍。 团队连续 “超长待机”,攻克近百个难题,把设计优化了 127 轮,2022 年天舟五号真的用 1 小时 57 分对接成功,创下世界纪录。 现在更厉害,天舟七号到九号用的 3 小时方案,兼顾速度和可靠性,37 次对接任务全成功,这在以前谁敢想? 有人会问,这种创造的底气从哪儿来?说到底,是上下五千年攒下的精气神,更是咱们国家实打实的实力支撑。 从历史上看,咱们老祖宗就有四大发明,遇着难题从不含糊;近代两弹一星,也是在全面封锁下,靠无数人啃馒头、睡戈壁搞出来的。 现在国家的实力更强了,2018 年 GDP 刚过 93 万亿,到 2023 年就涨到 129 万亿,有钱了就往研发上砸,就是为了不再被人卡脖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早就说透了,美国的封锁反而给咱们的企业腾出了市场空间,加上政府的补贴、减税和引导基金,上下游企业拧成一股绳攻关,创新自然就冲起来了。 2025 年 DeepSeek 打破美国算力封锁,空警 - 600 舰载预警机上福建舰,这些突破不是偶然,是咱们自力更生的必然结果。 看看这些年的进步,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追赶到部分超越,哪一步不是顶着封锁走出来的?美国越是卡脖子,咱们越要争口气,这就是中国人的脾气。 法国媒体看到了表面的创新,可他们未必完全懂,这背后是五千年没断过的文明积淀,是代代相传的奋斗劲儿,是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的力量。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