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原名查良铮,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被视作“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出

齐都都督 2025-10-22 01:47:51

穆旦,原名查良铮,中国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被视作“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袁花镇 ,与金庸(查良镛)同属海宁查氏。1929年9月,穆旦在南开中学开始诗文创作。16岁第一次以“穆旦”为名发表随笔《梦》。

1935年,他考入清华大学。1938年2月,在北方高校南迁西南联大过程中,闻一多、曾昭抡、李继桐等教授的带领下,穆旦与两百多名师生组成“步行团”,历时69天,跨越湘黔滇三省抵达昆明。

1942年,穆旦投笔从戎,作为中校翻译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五军被迫退入野人山,亡命热带雨林,他一路上忍受饥饿,最后抵达印度,差点因“饥饿之后的过饱而死去”。

穆旦根据入缅作战经历创作《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阻滞的路》《活下去》等作品。抗战胜利后,他前往锦州创办《新报》,成为当时东北的四大报纸之一。

《新报》查封后,穆旦于1948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英文和俄语,1951年取得硕士学位。1949年,他与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生物的周与良结婚。

周与良的大哥是历史学家周一良,父亲是民国实业家周叔弢,建国后担任过天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1年,芝加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巫宁坤、穆旦、李政道、杨振宁等在芝大成立“研究中国问题小组”,穆旦和巫宁坤主张回国,杨振宁、李政道没有赞同。

1953年,他和妻子一起回国,同在南开大学任教。1958年,穆旦因为参加国军的经历,被判为“历史反革命”,被判管制三年。

1966年,文革开始,穆旦夫妻到农场接受劳动改造。1968年,穆旦被关进“牛棚”,夫人周与良也成为“美国特务嫌疑”,被隔离审查。1969年,穆旦曾跑了几十里路去看望妻子周与良。

周与良后来在《永恒的思念》一文中写道:“他带了一小包花生米和几块一分钱一块的水果糖。几个月没见面,他又黄又瘦,精神疲乏,他只是安慰我‘要忍耐,事情总会弄清楚的’……我看到他眼中含着泪水,脸色非常难看,便安慰他:‘我也是特务,应该受到惩罚。’

说了几句话,他准备走了,要走几十里才能回到住处。他非要把那包花生米和几块糖留下,我坚持不要。互道保重后,他就走了,停留不到半小时。我送他到村口,看他走远了,才回村。从后面看,良铮已经是个老人了……”

1972年,穆旦回到了南开大学,继续埋头于新的翻译及修改以前的译著。1976年7月,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9岁。1979年,穆旦被平反。

穆旦与周与良育有两子两女,定居于美国和加拿大。

长子查英传内蒙古大学电子学系毕业,美国迈阿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在美国工作。次子查明传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营养学博士,在加拿大工作。

长女查暖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在美国工作。次女查平天津外语学院毕业,美国罗吉斯大学幼儿教育系硕士,在美国工作。

0 阅读:0
齐都都督

齐都都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