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上学那会,吃过的苦,现在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能熬过来,全靠一股倔劲吧。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小学四年级开始就得去别的村上学,因为村里没有学校,只能去住校。说远其实也没多远,但在当时好多孩子直接放弃了念书。再后来,读初中,学校不在家门口,要去镇上的寄宿学校,周末骑自行车回家,那一路上坡骑得人累得够呛。村里跟我一拨的孩子,不少直接辍学了。不是没条件念书,是底子能吃苦的人少。 再往后去了县城读高中,那就更离谱了,每次回家得先从县城坐班车到镇上,然后翻过一段十二三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家。爸妈都没法接送,我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妈压根不会骑车,一趟回来就得靠我自己硬扛。现在听起来,这日子特别反人类,但当时也没觉得苦,就是一路这么走过来了。 那时候跟家里的表姐表妹比起来,我算吃了不少苦。她们要么就没念书早早进了城打工,要么就是条件好一路享受着被人接送上学的待遇,像我妹妹就是小学直接考进县城私立学校,学校包接送,连上高中都有人照顾,我表嫂那时正好回老家看孩子,顺便管着我妹一切出行。相比之下,我这一路就是靠自己硬撑,没啥依靠。 工作了以后,日子好像也没轻松多少。刚毕业没什么积蓄,从市里坐客车回镇上,下车后又是一团糟——镇上拉客的车要么不愿跑,要么漫天要价。还记得有次坐一辆三轮车回村,司机一开始谈好价格,结果到了村口他开口加钱。他说太远了,我看他一条腿还在开车,又觉得可怜,赶紧付了钱。其实心里又害怕又无奈,现在那时候真是比现在更容易被人看出“没那个底气”。 前几年村里通了景区公路,发展旅游,路是比之前好太多了。那条路,我老公第一次去的时候我还非要他坐我的车,说怕路不好开,结果他生了半天气。其实就是单纯担心安全,路实在窄得吓人,加上那种山势陡坡,没开过的人真不敢乱来。 现在这些苦都熬过了,回头看那些年好像过得没个头儿,如今又像一场梦。日子改善了,想法也变了。村里人都更愿意出门,也更有能力赚生活。现在我聊这些,不是怀旧什么的,就是看到生活变好了,这种感觉非得拿那些旧事出来对比一下,才有滋味。 顺便说个开心的,介绍一款好东西——我老公家那边的板栗,山东蒙阴的小山村出品。沂蒙山的栗子真的算是优质货,今年特别甜,因为夏天少下雨,栗子的质量比去年高。你们如果买了,可以把栗子剥皮冻冰箱,做饭炖鸡炖排骨、蒸米饭、熬粥都能放几颗试试,我家小孩特别爱这样的饭,每次吃得光盘。 生活好了,板栗也甜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着。再回头看过去,吃过的苦可能也是甜的前奏吧。不多说了,今天就这样,把快乐分享给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