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桓公说扁鹊是医生好治不病以为师,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专治抑郁症的顶尖医生抑郁选择了轻生。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姆斯:42岁,难治性抑郁症,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曾经的他接住了很多人,但是最终没能接住他自己。很多人好奇:为何一个能帮患者走出绝症的专家,自己却坠入深渊? 先说说他有多厉害?他所研发的SNT疗法让难治性抑郁症的缓解率提升至78.6%,远高于TMS治疗(33%)。有人甚至提出质疑:连自己都救不了,那么研究又算什么?可是,我们都曾忽略了,在工作之外,他也是一个有着正常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没有人能想象的到他的内心经历过怎样的风暴。正如很多人不理解为何那么多心理咨询师会患上抑郁症。同样的道理,因为心理咨询师只是他们工作的身份,而且不管是精神病学家,还是心理咨询师,亦或是其他相似性质的行业,他们每天所面对的都是“最紧急的痛苦”和“最大的负能量”,由此来展开他们的工作。 要听来访者说着无数遍的“活着没意思”,甚至很多时候还会面临言语的攻击,亦或是治疗过程中患者强烈的阻抗,他毕生对抗的,本就是人类最复杂的疾病,他的离开,恰恰证明了这场“战役”有多艰难。 诸如此类群体,他们也会累,也需要喘息,也需要正能量的滋养。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将疗愈者神化。甚至把疗愈者如果不能完成自我疗愈当成是一种“不合格”的证明。可这本就是两个命题。我们应该允许他们在工作之外也是正常人。每个人都需要被接住。对于与真实生命打交道的助人工作者来说,在追求来访者或患者变好与尊重对方生命本身的轨迹之间,其实是不断拉扯的两股力量。如何平衡,难上加难。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局限,或许是治愈的开始。但对于研究抑郁者的精神病学家来说。有时候难免需要浸润进这一群体当中,才能感同身受他们的处境,而不是浮于表面。所以,与患者共情的深浅,是极其难以把握的尺度。可这世界上总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不是么?精神疾病公平地折磨着每一个人。 有时候,也正是因为这种“强者”或者“专家”的身份,让他无法轻易地对别人说出那一句:“我累了,我也需要帮助。”这个世界应该给到这些和鲜活生命真实工作的人多一些宽容和允许。而不管是专家,还是心理咨询师,还是某某某,袒露脆弱不是错,每个人的痛苦都需要出口,尤其是这些心灵守护者。当疾病不再被污名化,或羞耻化,那么,也将会有更多人袒露脆弱,拥抱真实的自己,放下坚强。
蔡桓公说扁鹊是医生好治不病以为师,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专治抑郁症的顶尖医生抑郁选择了
风吹麦浪高
2025-10-23 01:39: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