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蒋万安他表示,如果大陆军机继续在台海绕飞演习,他就要停掉创办了十五年的”

鉴清评趣 2025-10-23 11:51:21

台北市长蒋万安他表示,如果大陆军机继续在台海绕飞演习,他就要停掉创办了十五年的”双城论坛“。 2025年台海局势持续紧绷,解放军军机绕台频次较往年增加,台当局防务部门每日发布的“共机动态”成了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作为国民党新生代政治人物,蒋万安试图在蓝绿阵营间寻找平衡——既需回应深蓝阵营对“尊严”的期待,又要避免被绿营贴上“亲中卖台”的标签。 将双城论坛的存续与大陆军演挂钩,表面看是强硬姿态,实则暗藏政治考量:若大陆因压力暂停军演,他可宣称“威慑成功”;若论坛照常举办,也能以“务实交流”为由全身而退。 但这场政治博弈从一开始就埋着隐患。双城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交流平台。据统计,十五年间双方签署45项合作备忘录,涵盖垃圾分类、智慧医疗、公共交通等民生领域。 台北松山机场与上海虹桥机场的直航,让两地进入“一小时生活圈”;台北借鉴上海垃圾分类经验后,城市卫生状况显著改善;士林夜市三成摊主的收入依赖大陆游客。这些看得见的改变,早已渗透进台北市民的日常生活。蒋万安的狠话,无异于将市民的便利生活当作政治筹码。 舆论的反弹比预期来得更快。2025年12月初,解放军在台海的演训活动未减反增,民进党高层趁机施压,要求蒋万安兑现承诺停办论坛。 台北市商业会率先行动,数百名商家举着“反对停办”的标语堵在市政厅门口,一位餐饮业主直言:“蒋市长要停论坛?先问问我们这些靠两岸生意吃饭的人同不同意!”与此同时,民调显示72.1%的台北市民支持继续举办论坛,64.8%的人认为“越是局势紧张越需要对话”。 蒋万安的立场开始微妙转变。2025年12月中旬的记者会上,他改口称“两岸越紧张,越要加强交流”,并亲自向陆委会表达续办意愿。这一急转弯背后,是冷冰冰的现实数据:双城论坛停办将导致台北每年经济损失超120万新台币,12万从业者生计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作为传统上支持两岸交流的政党,若因停办论坛失去基本盘支持,2026年县市长选举的胜算将大幅降低。 2025年底的双城论坛如期举办,成为这场风波的最终注脚。上海市副市长华源率团赴台,双方不仅续签智慧医疗合作备忘录,还新增小熊猫保育协议。 更令台湾旅游业振奋的是,华源宣布将推动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台北一家旅行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上海有2500万人口,居民消费能力强,若每周增加20个旅行团,全年可为台湾带来数亿新台币收入。” 这场风波暴露的,是政治操弄与民生需求的激烈碰撞。蒋万安从“停办威胁”到“坚持交流”的转变,本质上是政治算计败给了现实利益。 正如台北市民王先生所言:“要是真停了论坛,我去上海看女儿还得绕香港,机票钱你报销啊?”当政客的狠话遇上百姓的饭碗,后者的分量显然更重。 双城论坛十五年的生存史,折射出两岸关系的深层密码。从2010年两岸关系黄金期诞生,到如今历经台海局势起伏,这个平台始终未被政治风暴掀翻,根本原因在于它契合了两岸民众的共同需求——台北需要大陆的市场与技术,大陆需要台湾的经验与人才。这种基于民生利益的联结,远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坚韧。 当蒋万安在论坛签约现场露出笑容时,或许已意识到:在两岸问题上,装硬气容易,担责任难。那些试图将民生平台政治化的操作,最终只会沦为舆论场的笑料。毕竟,老百姓要的不是政客的表演,而是能走亲访友、能做生意赚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现实。 这场风波落幕了,但留给两岸的思考仍在继续:当政治算计遇上民生需求,谁该为谁让路?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