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精明利用人性来经商还说得过去,放在治国理政上就显得毫无底线和诚意。 2017年,特朗普高调访华,两国刚签下一笔2535亿美元的大单,但他转身就变脸,总统椅子一坐稳,美国很快甩出钢铝进口关税,紧接着根据“301调查”对中国产品一刀切,前脚握手后脚翻脸,把商场那一套极限施压搬到了全球最大两国的谈判桌上。 无论先前多少微笑和签字,到了他手里就是能随便翻篇的纸。 这些年中美谈判,每次双方艰难敲定点什么,刚看到点缓和的苗头,白宫那边就又喊出了“谈判只是开始”,一副随时准备变卦的架势,玩弄规则成了家常便饭,简直把国家外交当成公司里随时发号施令的内部会议,合约和承诺说变就变。 但中国可不愿意用激化矛盾的方式硬碰硬,尽管一次次被绑上谈判桌,依然把协议内容尽量落实到位,像第一阶段协议,中国硬是在美国整体出口下滑的当口,顶着物流难题和美国产品供应不上等难处,把采购额度提了上去。 2020年美国对华出口不减反升,2021年还涨了不少,同时,中国还放开了金融、汽车领域对外资的股比,知识产权保护也不断加码,这不是被人逼出来的,而是一早就定好的发展路,恰好也算成了给对方一个台阶。 可美国那边特朗普仍是那种想少付出多得好处的小算盘,动不动就开打关税战,口上说要减少逆差,实际美国对华逆差一路飙高,制造业工作也没见多起来。 实打实的结果是,美国自己的进口商品涨价、老百姓掏腰包变多了,连相机镜头这种普通商品都涨了价,活生生把本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抬了上去,这么一算账,真比不过咱们国内街边卖货的生意人会过日子。 特朗普和他的幕僚根本看不明白,中国选择不和他闹掰,不是因为怕了谁,而是看重长远利益,当美国甩出芯片限制和各种高科技卡脖子招数,中国没有跟着起哄,而是把经费用在技术创新上。 这几年中国每年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关键领域让国外掐脖子的空间一天比一天小,美国变规则,中国就自己过日子,一步步把关键问题抓在自己手里。 其实,在美国内部,特朗普这套操作并非没人买账,美国社会有一批人吃这一套,“美国优先”、“逆全球化”这些口号他连开几届选举全靠它吃饭。 事实是,无论美国总统是谁,对中国打压已经成了两党共同的选择,中国这边之前之所以隐忍,更多是为发展争取点缓冲时间,现在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推进,对外打压的耐受力越发变强。 中国的善意不是没底线,时机合适了,底线也会硬气到底,中国给的礼数,是对懂的人,碰上不明白的,也随时能让他们看看大国的实力和底气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