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首次记者会,阐述了日本的对华关系,他表示: 可以合作的地方将继续合作。“该对抗的地方对抗”,这句话虽没有明说,但潜台词就是如此,实际上就是美国的那套调子。 关于历史问题,将继承战后70年的安倍谈话。发表于2015年的安倍谈话,外交部当时指出,安倍谈话“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责任作出清晰交代”,要求日本“彻底与军国主义切割”。 听到茂木敏充的这番话,不少人可能会有些疑问:这究竟是走“平衡外交”路线,还是在模糊中寻找对抗的空间? 从他的表态来看,日方似乎是想在合作与对抗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同时又不失与美国的紧密关系。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令人意外,毕竟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一直试图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一方面,日本与中国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双方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日本又不得不面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以及与中国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谈到历史问题,茂木的立场显然也遵循了安倍政府的路线,承诺继承2015年的安倍谈话。 虽然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模棱两可,表面上是对过去进行“深刻反省”,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进行充分的自我批评,尤其是在“侵略战争性质和责任”方面缺乏明确的交代。 日本政府这种似是而非的态度,往往引起邻国的不满,尤其是中国和韩国,这些国家一直要求日本能够对历史问题做出更加明确和诚恳的反省。 不可否认,安倍的表态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压力,但却难以消除外界对于日本“历史清算”的疑虑。 更值得注意的是,茂木在谈到中日关系时提到的“合作与对抗”,这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趋势:即使大国之间有许多利益冲突,但仍不可避免地要在一些领域进行合作。 这种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日本外交的双重性。经济上,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日本企业依赖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但在军事和安全领域。 尤其是在美中对抗加剧的背景下,日本则更加依赖与美国的战略联盟,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方式虽然能确保日本在多个方面维持平衡,但也让外界对其真正的战略目标产生疑问。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日本的对华政策实际上面临着一种“内外夹击”的困境。国内,右翼势力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立场更加强硬,主张日本应当更加自信地面对过去的战争历史,甚至否认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 而外部,中美两国的对抗日益激烈,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在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上不得不保持谨慎。 一方面,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日本又不得不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合作,确保自身的战略安全。 然而,这种外交上的“左右摇摆”是否真的能带来长远的稳定与发展呢?日本虽然试图通过这种微妙的平衡来避免站队,但过于模糊的态度可能让其在未来的国际局势中处于更加被动的位置。 尤其是在中美博弈加剧的情况下,日本如何在两大强国之间找到合适的立场,恐怕是其未来外交政策的关键所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日本九位候选人 中日高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