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

混沌于浮云 2025-10-24 19:54:36

1968年,“国歌之父”田汉被永久开除党籍,最终在监狱中去世,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死的。七年后,田汉的妻子才得知真相,没过一年,她也随他而去。 田汉1898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父亲早逝,母亲靠手工维持生计。他从小接触地方戏曲,13岁就开始改写传统剧本,并在报纸上发表。1912年,他进入长沙师范学校学习,那里的校长徐特立对他影响很大。1916年,他随舅父易象去日本,先是想学海军,后来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教育。在日本期间,他结识郭沫若、张资平等人,1919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写诗歌和评论,还出版了与郭沫若、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 1921年,田汉参与创建创造社,推动文艺运动,写了《灵光》《梵峨嶙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等剧作。1922年回国后,在上海中华书局做编辑,和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后来他先后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夏大学教书。1925年易漱瑜去世后,他创办南国社,拍摄电影《到民间去》。1926年与唐槐秋等人成立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他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科主任和校长,创作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年底与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人举办鱼龙会演出。 1928年,田汉和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同年秋天成立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组织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1930年3月,他作为发起人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执行委员。同年6月,南国社被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他是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戏剧联盟党团书记,与夏衍等人为电影公司写《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等剧本。同年2月,他与陈望道、鲁迅等43人发表《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抗议日本侵略。 1934年,田汉创作话剧《回春之曲》和电影故事《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聂耳谱曲,后来成为国歌。同年他还写了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1935年2月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后被保释出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创作五幕话剧《芦沟桥》,并组织劳军演出。8月去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12月成立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他是组织者之一。1938年初与马彦祥等人编辑《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到长沙筹办《抗战日报》。2月到武汉加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与洪深等人组建抗敌演剧队。 1940年,田汉到重庆与欧阳予倩等人创办《戏剧春秋》,后来去桂林领导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抗日演剧团体。1944年春与欧阳予倩等人在桂林主持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推动戏剧团结和进步运动。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他任中央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兼北京戏曲实验学校校长,后来成为中国戏曲学院首任校长。1953年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他领导戏曲改革,提出三改理论,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亲自考察京剧剧目900多个,为戏曲改良提供指导。 田汉患糖尿病,病情逐步加重,出现尿毒症和冠心病。他身体虚弱,时而清醒时而昏迷,在床上沉吟。1968年7月,他化名李伍被送进301医院。在医院里,他接受葡萄糖注射,但健康继续恶化。监押人员严格监视他的行动。1968年12月初几天,他躺在病床上,极度虚弱。12月10日,他在医院去世,终年70岁。当时无亲属陪伴,名单上用假名李伍。 他的去世消息被封锁,许多人认为他是冤枉死的。他的妻子安娥当时不知情。骨灰无人领取,亲友未获通知。田汉一生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他的作品融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语言诗意,追求精神气质凸显。但在晚年,他经历了这些转变。 田汉与安娥的关系始于1930年代初,安娥接触他时,两人产生感情并同居。但田汉因先前承诺,与林维中结婚。安娥怀孕后独自离开,生下儿子田申。1937年冬天,他们在船上重逢,感情复燃。1946年田汉与林维中离婚后,与安娥结婚。他们共同度过晚年,直到1968年田汉去世。 1975年,安娥得知田汉已去世。她在家中听到通报,平静地说早早离去也是福气。她的声音低沉,脸上无明显变化。她继续日常生活,但身体状况衰退。几个月后,她整理田汉的手稿和物品,交给朋友保存。这些物品后来进入博物馆。安娥早年摔倒导致半身不遂,晚年瘫痪在床,需要照顾。 1976年8月,安娥在家中病逝,享年71岁。她躺在床上,身边无子女陪伴。她的遗体被处理,亲友参加简单葬礼。她的去世与田汉离世相隔八年,两人共同经历的回忆结束。安娥一生从事文艺工作,创作歌曲如《渔光曲》,与田汉合作密切。她在战乱中独自抚养孩子,后与田汉重聚。

0 阅读:57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