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议员建议:“每晚23点至次日凌晨2点,实施强制断网,迫使年轻夫妇生育!”比

波览历史 2025-10-25 12:55:09

俄罗斯议员建议:“每晚23点至次日凌晨2点,实施强制断网,迫使年轻夫妇生育!”比普京还狠!   俄罗斯议员伊万诺夫最近提出的一项促生育提案:每天晚上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两点强制关闭互联网,理由是让年轻夫妇放下电子设备、专注家庭生活,从而提高国家生育率。   这种直接干预公民生活的激进思路,,连一直靠真金白银促生育的普京都没敢尝试,难怪网友直言这提议够 “硬核”。   万诺夫不是随口一说,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还挺 “严肃”。他认为深夜沉迷互联网不只是年轻人的不良习惯,更是对国家人口安全的威胁。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夫妇晚上各自刷着短视频、玩着游戏,连面对面交流的时间都少了,更别说花心思考虑生育问题。   而伊万诺夫这种激进提案,根源在于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已经紧迫到不得不 “剑走偏锋” 的程度。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就陷入长期下滑通道,2024年的官方数据显示,全年新生人口仅122万,创下1999年以来的最低值。   近两年来的俄乌冲突,更是让本就低迷的生育率雪上加霜。冲突导致大量适龄男性参军,许多原定的婚姻和生育计划被迫推迟,同时人员伤亡带来的家庭结构破碎,进一步拉低了生育意愿。   人口下滑的连锁反应已经渗透到社会层面,俄罗斯就业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二十至三十岁的适龄劳动力数量较十年前减少28%,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的制造业、医疗行业普遍面临用工短缺,部分医院甚至因为护士不足,缩减了夜间急诊服务。   面对这样的困局,普京政府早已将人口增长列为国家战略,推行的是一套以福利补贴为核心的促生育体系,且政策逐年细化升级。   现行政策中,生育首胎的家庭可领取67.7万卢布的补贴,换算成人民币约4.94万元,二胎补贴更是提高到89.4万卢布,差不多6.53万元。   针对年轻群体的特殊需求,政府还专门优化了高校生育支持措施,不仅将大学生生育津贴提高两倍,还在全国80%以上的高校内建成了育婴室和哺乳室,配备基础育儿设备。   为了进一步降低大学生的生育顾虑,国家杜马还有议员提议,为怀孕大学生发放不低于所在联邦主体最低工资标准的补助金,要知道此前俄罗斯高校最低奖学金仅1967卢布,约合143元人民币,根本无法覆盖育儿开支,这份补助金相当于补上了关键的经济缺口。   只是这些真金白银砸下去,生育率回升的幅度始终没能达到预期。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年轻人“不想生”,而在于“生不起、养不起”。   俄罗斯联邦社会政策研究所2024年的调研显示,一个普通家庭抚养一名儿童至六岁,年均支出约12万卢布,相当于双职工家庭半年的税后收入总和,政府发放的生育补贴最多能覆盖半年开销,后续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仍让多数家庭望而却步。   住房压力更是突出,莫斯科核心区域的房价收入比高达15:1,意味着普通家庭不吃不喝十五年才能买一套小户型住房,没有稳定居所,年轻夫妇自然不敢轻易生育。   正是在常规福利政策见效缓慢的背景下,伊万诺夫的断网提案才显得格外扎眼。他在提案中直言,深夜沉迷互联网是“侵蚀家庭关系、威胁国家人口安全的顽疾”,认为断网能倒逼年轻人回归现实交流。   其实低生育率是全球多个发达国家的共同难题,但几乎没有国家会采用“限制公民权利”的方式求解。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与俄罗斯相近,约1.3,其政策核心是“降低生育负担”:为生育家庭提供1.2%的超低利率购房贷款,远低于普通商业贷款;强制男性享受14天育儿假,延长假期还能获得政府补贴,通过制度倒逼男性参与育儿。   韩国的生育率全球最低,仅0.7,政府则推出“全周期育儿支持”:0至6岁儿童的保育费用全额减免,育儿家庭可享受专项税收减免,企业若歧视生育女性,最高可被处以200万韩元罚款。   这些国家的实践证明,只有切实解决住房、育儿、职场公平等核心问题,才能真正撬动生育意愿。   说到底,伊万诺夫的提案更像是一种情绪表达,反映出俄罗斯政坛对人口危机的焦虑。常规的福利政策见效慢,加上战争带来的紧急状况,让部分议员开始寻求极端化的解决方案。   但这种把复杂社会问题简单归咎于互联网的做法,显然找错了方向。就像有网友说的,不解决房价、教育、医疗这些核心问题,断网就像在漏水的船上贴创口贴,根本起不到作用。   普京的福利政策和伊万诺夫的激进提案,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本质上都是为了破解人口困局。只是前者脚踏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后者更像是急病乱投医。

0 阅读:2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