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万万没想到,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郑丽文,一查底细才发现她不仅是妥妥的“蓝二代”,身上流着那一代人的血,更让人惊讶的是,她学生时代就敢挑大梁,如今在政坛上更是以敢当众怼人而闻名,连她的家世都透着一股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劲儿。 郑丽文的父亲是当年随国民党从云南迁台的军人,这让她成了不折不扣的“蓝二代”,她长大的地方是台南的眷村,那是个承载着大陆集体记忆的地方,家国情怀从小就影响着她。 家族的影响还不止于此,父亲退役后投身于两岸交流,母亲在医疗岗位上组织过公益义诊,就连丈夫骆武昌也是一位退役军官。 这一切都让她对大陆有着不一般的感情,所以当她高喊“根在中国”、坚持“九二共识”时,你听到的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回归。 都说郑丽文行事风格“强悍”,但这种强悍不是她当上主席后才有的,早在1989年的“野百合学运”里,作为学生骨干的她就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大学辩论社的经历更是让她练就了一身在议场上直击要害的本事。 她从不回避冲突,面对两岸合作项目被污蔑,她会愤怒地拿出详实数据反击,让对手哑口无言,她也敢于向内开火,公开批评党内同仁赵少康是“恶龙”。 当然,最出圈的还是那句斥责民进党秘书长的言论——“比猪内脏还臭”,言辞辛辣,也让她“战将”的形象深入人心。 对她来说,“强硬”不是喊口号,而是要为民众争取实打实的利益,这种火爆的战斗风格,恰恰满足了许多支持者对国民党摆脱软弱形象的期待。 最后,是郑丽文那段惹人非议的民进党经历,在90年代末,毕业于台大法律系的郑丽文曾是民进党青年部的副主任,但随着民进党“台独”路线日益清晰,她感到了严重的不满与疏离。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她毅然决定转投蓝营,这个戏剧性的转身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骂她是机会主义。 可如今看来,正是这段经历让她今天的政治选择显得格外坚定,也让她成了国民党主席,然而,她眼下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如何整合党内林立的派系,如何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为国民党找到突破口,又如何将“和平发展”的理念,变成一步步可以执行的方案。 未来的关键已经不在于她个人的风格有多强硬,而在于她能否驾驭住这些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矛盾,为当下的国民党找到一条真正能凝聚人心的路。 信源:中国台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