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释不清了!烟台一烤肉店用玉米做燃料,被人发到网上表示其做法是浪费粮食,结果店主的回应却让人沉默了,店主回应:按市场价从周边农户收购的,年耗 600 多斤,初衷是为了为农户打开销路。那段 15 秒的短视频刚刷爆本地生活号时,评论区的指责像潮水一样涌来,有人直接艾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要求查处这种 “暴殄天物” 的行为。可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一边倒的批评,会被店主史先生手机里的一张收购单据悄悄扭转方向。那张皱巴巴的单据上,清晰写着 “陈化玉米,单价 1.2 元 / 斤”,落款是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的农户李守业。李守业今年 67 岁,家里三亩玉米地每年收完粮,总有近两百斤颗粒不饱满的 “次等粮” 被粮站拒收,往年这些玉米要么堆在墙角发霉,要么只能低价卖给饲料厂,一斤连八毛钱都卖不上。自从五年前史先生的烤肉店开始收这种玉米,他每年能多赚两百多块,刚好够给常年吃药的老伴买两盒常用药。和李守业有同样遭遇的农户在当地不算少数,隔壁村的王大妈家,每年因倒伏导致的畸形玉米,以前只能烂在地里,现在卖给烤肉店,每年能多换些零花钱给孙子买文具。史先生后来在接受《烟台晚报》采访时说,当初选择用玉米做燃料,纯属偶然,一次去农户家收菜时,看到院里堆着一大堆卖不出去的玉米,才想起用它烧火烤肉,没想到还能帮老乡解决难题。很多人不知道,这种被用来当燃料的玉米,其实属于国家明确界定的 “非食用陈化粮”,根本无法流入餐桌。国家统计局 2024 年发布的《粮食流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陈化粮约 3000 万吨左右,这类粮食因储存时间过长、口感变差,不符合食用标准,却可以通过合规渠道用于生物质燃料等非食品领域。而且《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陈化粮实行定向销售制度,可用于酿造、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等用途,烤肉店的做法完全符合政策要求。更关键的是,史先生给出的收购价始终不低于当地杂粮收购市场价,还主动上门拉货,省去了农户的运输成本,对这些小农户来说,这笔收入虽微薄,却来得格外实在。随着更多细节被曝光,舆论渐渐出现了反转,不少本地网友站出来发声,说这家烤肉店的玉米烤串早就成了烟台的特色美食,肉香里带着淡淡的玉米甜香,是很多老顾客的必点菜品。有人特意算了一笔账,一年 600 多斤玉米,平均每天还不到 2 斤,相当于半袋大米的量,却能帮十几户农户解决滞销难题,这样的 “浪费” 反而充满了温度。甚至有从事农业推广的网友补充,将滞销陈化粮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是国家鼓励的资源再利用方式,河南、山东等地早就有大型企业开展类似项目,只是烤肉店的规模更小,更贴近民生。这场看似激烈的争论,其实暴露了大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也让农户的滞销困境被更多人看见。你身边有没有这种看似 “不合理”,实则藏着温暖善意的经营方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