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新加坡这个国家,从李光耀时期起就养成了一个非常不讨喜的毛病:明明地盘不过

芸霄记史 2025-10-26 17:53:17

[微风]新加坡这个国家,从李光耀时期起就养成了一个非常不讨喜的毛病:明明地盘不过巴掌大,依然喜欢对世界强国事务评头论足,总觉得自己站在国际风暴眼当中,有必要对大国给出点评和建议。500平方公里的微型城市国家,偏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指点江山”方式,仿佛世界事务绕不开新加坡一张嘴。   不过,时代早已不是李光耀当政的那个年代了。放眼当前,全球化大潮退去,大国博弈已不只是笔头打架,更是刀枪见红,供应链重组、科技战硝烟弥漫,不确定性像阴云密布。   整个世界已不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情局面,而是冷风炮弹在空中乱窜,大家都盯着利益板块重新划分。   在这样的局势下,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显然不宜再高调张扬。话说得不对路,很可能惹一身骚,毕竟现在可不是靠“说”能当饭吃的年景了。   当年,新加坡的确靠着马六甲海峡的黄金地段成就了“亚洲四小龙”美名,全球海运货轮都得打卡这里。这块地理红利,曾是新加坡的无敌底牌。   然而时移势易,北极航道跃跃欲试,中欧铁路渐成气候,邻国如马来西亚、泰国也磨刀霍霍要分一杯羹。   海运不再是新加坡一家独大,既然不是只有你能玩,国际话语权自然不可避免要打点折扣,地利上的含金量被耗去了,底气自然虚了三分。   其实新加坡的经济崛起说到底,是吃尽了全球化红利的老本。彼时东西产业转移、国际资金追逐,谁最开放谁就能得宝。   新加坡恰恰踩准了风口,变身金融自由港、物流枢纽,赚得盆满钵满。但此一时彼一时,今天大家筑篱笆,玩区域本土化,不再任你随便“踩两边”。夹在中美博弈缝隙的小国,要继续左右逢源,难上加难。   说起来,新加坡喜欢发言的底气,本质都源于李光耀。在那个冷战刚落幕,东西阵营找中间人的年代,李光耀靠聪明脑子和精明话术,兼收并蓄中西优点,把新加坡塑造成“中立信使”。   他能说敢言,是因为背后有个高效清廉、经济猛进的新加坡做硬支撑,这才让“新加坡模式”让人心生敬佩。   问题是,时光流转,李光耀的黄金时代早过去了。后继领导人虽努力维稳,但时代大背景早变,经济红利没了,独特地位不再明显,再硬往国际舞台刷存在感,无非是自曝短板。   毕竟如今全球变动谁都焦头烂额,小国若不先守好自己那点家底,只会声大势弱,被人看轻。   归根结底,影响力这东西,靠实干积攒,靠实力说话,不是靠指点世界换来的。经济平稳、社会治理扎实,国家自会受尊崇;内外交困、问题缠身,再多高论也只会变成笑柄。   新加坡,倒不如收起那些“参谋大国”的野心,专心练好内功,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增长动力,要比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靠谱得多。   正所谓,树要长得高,根得扎得更深。与其忙着装饰枝叶,不如静下心来把根基养牢,这才是小国该有的智慧。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