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的和平提议在莫斯科听来恐怕格外耳熟,就像隔壁老王说要做满汉全席——架势挺足,但厨房里连柴火都没点着。当她在国会演说中提出要与俄罗斯签署和平条约时,克里姆林宫的回应礼貌而冰冷,活像超市冰柜里的冻鱼,表面结着霜,内里还带着刺:虽然欢迎意愿,但不忘提醒日本参与了对俄不友好行动。 这种既伸手又握拳的姿态,让人想起日本处理历史问题时的矛盾手法。正如其对侵略历史的态度,总是在反省与美化之间来回摇摆,简直像在跳探戈,进一步退两步,转个圈又踩到自己的脚背。 俄日和平谈判僵持近80年,核心障碍始终是南千岛群岛主权争议,这片岛屿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日本外交中持续的不彻底性。这种不彻底性恰如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暧昧态度,从南京大屠杀到慰安妇问题,日本右翼势力长期采取否认、淡化或相对化的策略。他们甚至热衷于构建日本作为受害者的叙事,选择性聚焦东京大轰炸和原子弹爆炸,却对其作为战争加害者的历史轻描淡写,这倒让人想起鸵鸟政策——脑袋埋得深,屁股露在外。 更深远的问题在于信任根基。佩斯科夫直言,日本参与西方制裁导致双方对话几乎降至零。这种信任危机与日本国内屡见不鲜的政治丑闻有着相似根源,好比一锅陈年旧粥,每次加热都会冒出同样的糊味。从1966年的黑雾事件到2017年牵扯安倍夫妇的地价门事件,日本政治中的隐性腐败反复上演,这些事件揭示了政治力量如何为特定利益集团大开方便之门,简直像玩麻将总是暗中换牌,还指望牌友看不出来。 和约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实际行动的结晶。当日本在制裁与领土问题上寸步不让时,俄方那句欢迎,更像是对遥远愿景的礼貌性回应,好比听说公鸡要下蛋——掌声热烈但没人真信。日本要真正摆脱这一历史包袱,需要的不仅是外交策略的调整,更是对自身历史的彻底反思。正如其在政治丑闻中展现的,只有打破只拍苍蝇不打老虎的窘境,才能建立真正的政治信任,否则就像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就是倒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