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峰会时遭到围堵,他的强硬举动—强行

好学百灵鸟 2025-10-26 21:14:53

最新消息! ​荷兰首相斯霍夫在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峰会时遭到围堵,他的强硬举动—强行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成为媒体追问的焦点。 2025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一项极少使用的战时法律,强行接管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冻结其全球资产与技术授权。表面看,荷兰拿回了这家芯片企业的“控制权”;但现实是,这场行动正让整个欧洲付出代价。 70%产能在中国,抢了总部抢不了工厂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车规级功率芯片的重要供应商,产品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尽管注册地在荷兰,但其核心产能——尤其是封装测试——70%集中在中国东莞。 这意味着,荷兰政府抢到的,不过是一具没有“心脏”的躯壳。真正的生产命脉,依然掌握在中方手中。 中国商务部随即对相关出口环节加强合规管理,导致安世在华产能受限。欧洲车企首当其冲:宝马部分产线停工,大众紧急调拨库存,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若断供持续,全行业将面临数百亿欧元损失。 一位德国车企高管私下抱怨:“我们没惹谁,却要为荷兰的政治表演买单。” 欧洲内部反水,资本用脚投票 这场风波在欧盟内部引发强烈反弹。德国、法国等国质疑荷兰“越界行事”,破坏了欧盟统一市场原则。德国总理在闭门会议中直言:“这不是保护战略产业,这是在制造系统性风险。” 资本市场反应更为直接。阿姆斯特丹股市中,对华业务较多的荷兰企业股价集体下挫。投资者担忧:今天能抢安世,明天会不会轮到别人?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发布报告指出,中资企业在荷兰直接雇佣超1.5万名员工,贡献数十亿欧元税收。强行驱逐中资,无异于“经济自残”。 鹿特丹港的货轮,比政客更懂现实 在鹿特丹港,一艘艘印着中英文标识的货轮正缓缓离岸。它们装载的不只是芯片和设备,更是欧洲工业赖以生存的供应链网络。 一位港口调度员说:“我们不关心政治,我们只关心箱子能不能按时装船。现在,太多‘不确定’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自由贸易的代价,由谁承担? 海牙和平宫外,夕阳洒在石阶上。这座象征国际法治的建筑,正见证一场背离规则的行动。当“国家安全”成为万能借口,商业契约、投资环境、国际合作,都将变得脆弱不堪。 中国驻荷使馆的回应冷静而清晰:2022年中荷贸易额超1300亿美元,合作远大于分歧。这组数字,值得深思。 荷兰政府或许以为,这是一次“快准狠”的战略出击。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在全球产业链中,真正的控制力,不在办公室的文件里,而在那24小时运转的工厂、在跨国协作的团队、在市场选择的流向中。 用政治手段强行割裂早已深度融合的产业网络,短期看似“胜利”,长期看,可能是信誉的崩塌。 当世界越来越连通,谁还愿意把工厂、资金、技术,交给一个随时可能“翻脸”的地方? 这场风波提醒所有人: 规则比权力更重要,信任比口号更珍贵。 荷兰强抢中企 芯片战争 全球供应链 中欧关系

0 阅读:0
好学百灵鸟

好学百灵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