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一叶知大事 2025-10-27 01:28:40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闻泰收购安世半导体的消息传开时,不少人都在议论这宗看似冒险的交易。   拥有60年技术积累的安世,在全球车规级芯片领域根基深厚,而闻泰拿出巨额资金完成收购后,并没有像外界预想的那样依赖荷兰的现有产能,反而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收购协议刚一敲定,闻泰就组建了一支三十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带头人是有着十五年半导体产线搭建经验的资深工程师。   这支团队没有参加任何庆功活动,直接奔赴荷兰奈梅亨工厂,他们带着精密仪器,逐一拆解每条产线,记录下从零部件型号到信号传输逻辑的所有细节,光是整理这些技术资料就用了整整两个月。   没人知道,这看似繁琐的举动,正是闻泰布局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闻泰在国内的基地建设也悄悄启动,东莞、淮安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同步规划,他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复制海外产能,而是打造一套完全自主的生产体系。   经过6年的持续投入,到2024年,安世七成以上的产能已经转移到中国国内。   这些国内基地不仅承接了原有订单,供货效率还大幅提升,给国内车企的交货时间从原来的十二周缩短到四周。   更重要的是,闻泰从2021年就开始推进供应链的国产化替代,封测业务交给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本土企业,磁芯、封装材料等关键部件也换成了宁波韵升、江苏汉拓等国内厂商的产品。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断供风险,闻泰还提前囤积了三个月的核心原材料库存,而独立搭建的备用系统,从生产调度软件到数据存储服务器,都与荷兰原系统完全分离,这一切都为后续的博弈埋下了伏笔。   2025年9月,荷兰方面跟随美国的新规,动用冷战时期的《商品供应法》冻结了安世在当地的三十多个实体资产,解职了中方CEO,还切断了荷兰工厂的系统权限,甚至以停发工资的方式试图逼迫闻泰妥协。   就在外界以为闻泰会陷入混乱时,中国基地立即启动了备用系统,仅仅用了11个小时,生产线就恢复了正常运转,丝毫没有影响订单交付。   荷兰方面想通过供应链卡脖子,却发现自己的工厂早已因缺乏关键材料陷入停滞,而闻泰的国内工厂却能持续供货,之前荷兰方面质疑中国工厂的芯片质量,可东莞工厂每年出货五百亿颗芯片从未出现过质量问题,这样的质疑不攻自破。   随着中国基地成为安世的核心产能和研发中心,欧盟车企开始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大众、宝马、奥迪等车企长期依赖安世的芯片,如今7成以上的产能在中国,一旦面临出口管制,这些车企的生产立刻受到影响。   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团团转,库存只够维持几周,重新认证新供应商却需要数月时间,这种困境让原本站在荷兰一边的欧盟车企开始动摇,荷兰经济大臣不得不主动联系中国商务部协商,却不愿归还安世的管理权,这样的态度显然无法解决问题。   欧盟车企的被动处境,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话语权转移后的必然结果,也让外界看清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具备了不可替代的实力。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