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7 11:28:44

蒙古开始后悔,当初的独立,面对现实,又无可奈何!在10年前,蒙古还在念念不忘,血脉“正统”,昔时假象,还想着有朝一日南下。现在,蒙古被迫联合军演后,民间才开始接触。原来吃的用的,都是回避的,都用韩国日本的,那怕来自天津港,还价格不菲。自从接触下来,发现内蒙古的经济,一个市都超过蒙古后,彻底的破防了,虽然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人口和经济都超过蒙古。 10 年前的蒙古街头,“血统正统” 的论调确实随处可闻,仿佛抱着这份所谓的 “正统性” 就能高人一等,当时还真有极端组织借着这股风气跳出来刷存在感。 2015 年就出过这么一档子事,几个中国内蒙古的游客去蒙古肯特省登山,刚登上山顶就被一群当地小伙子围住,为首的正是极端组织 “站立的蓝色蒙古” 的人,他们硬逼着游客下跪,理由就是 “你是中国人”,哪怕游客说自己是内蒙古人也没用。 这个组织也就百来人的规模,却整天喊着 “捍卫民族血统纯洁” 的口号,之前还干过因为姑娘男友在中国留过学就下杀手的荒唐事,那会儿这种极端团体还不止一个,什么 “白色纳粹十字”“泛蒙古运动” 都冒出来过,靠着炒作 “血统论” 博眼球。 那时的蒙古民间被这些言论裹着,连日常吃的用的都刻意回避中国印记,明明货架上不少商品都是从天津港运过去的,却非要贴个韩国、日本的标签才肯买,价格翻了好几倍也认栽,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宁可多花钱买个外国标签撑面子。 他们那会儿大概真觉得靠着 “正统” 名头就能有底气,甚至还琢磨着所谓 “南下” 的念想,完全没看清自己的日子过得有多虚浮。 这种自欺欺人的假象,直到后来被迫搞联合军演,民间接触多了才彻底绷不住。最先露怯的就是物资依赖。 蒙古本身轻工业薄弱,吃的米面、穿的衣物、用的小家电,十有八九都得靠进口,而中国早就占了它进口市场的大头,只不过之前被那些外国标签遮了眼。 等民间开始实打实接触,才发现那些贵得离谱的 “日韩商品”,溯源下去源头大多是中国工厂,转了一圈贴个标,价格就涨得没边,自己花的冤枉钱可不少。 但真正让蒙古彻底破防的,还是经济上的碾压性差距。2024 年蒙古的 GDP 才 799.56 亿人民币,而内蒙古鄂尔多斯下辖的准格尔旗,2023 年一年的 GDP 就有 1400.26 亿,比整个蒙古还多出近 600 亿。 隔壁的伊金霍洛旗也不差,GDP1220.9 亿,同样甩了蒙古两条街。这还只是内蒙古的两个旗,要是拿南方的百强县比,差距更扎心 —— 就说江苏昆山,GDP 早就突破 5000 亿,是蒙古的 6 倍多,哪怕人口,蒙古全国 2025 年也就 350 万人,中国随便一个人口大县都能与之持平,更别说经济体量了。 更讽刺的是,内蒙古这些年还在往绿色转型,准格尔旗搞了全国首个万吨级新能源制氢项目,伊金霍洛旗的新能源发电量一年就涨了 104%,连刚上榜百强县的乌审旗,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都暴涨 289.9%。 反观蒙古,经济还主要靠卖资源撑着,2024 年 GDP 连内蒙古的零头都不到,民生设施更是没法比。之前蒙古民间还不知道南方一个县的实力,要是真了解到昆山、江阴这些县的经济数据,估计得更懵 —— 合着自己全国使劲干一年,还不如南边一个县的零头。 当年喊着 “血统正统” 的那些人,现在看着内蒙古的发展,再看看自己手里贴着重金买的 “外国标签” 商品,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极端组织的声音早就弱了下去,毕竟肚子饿了要吃饭,日子过不好,再喊多少 “正统” 也没用。 这种落差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明知道自己落后得远,却没辙 —— 地理上被夹在中间,经济上离不开周边,之前的那些假象被戳破后,剩下的也只有无可奈何了。

0 阅读:0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