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事件:舆论连滚带爬
摊手。
周末,一则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的消息刷屏,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郑智化作为一名残疾人或者是残障人士,登机的时候由于升降车和机舱门的落差,导致机场提供的轮椅无法推进机舱,多次沟通调整都被拒绝,于是他自称连滚带爬进入机舱,工作人员冷眼旁观没有人性。
舆情发酵之后,深证机场道歉并公布视频,网友发现现场有两位地勤陪同,郑智化是被一位地勤搀扶进机舱的,并不是连滚带爬,于是网友转头开始对他进行批评。
事情还没完,昨天郑智化又痛陈内地其他机场服务对残障人士不友好,坦言有想引退的想法,这进一步激怒了网友,批评升级为网暴。
看完整个事件,我觉得郑智化和深圳机场问题都不大,反而是网友的反应,让人看不懂。
至少在十年前,舆论不是这样的。
一位读者说得好:
现在的社交媒体,就是要制造一种话术,以便人们迅速滑入一种群体对立、道德审判和阴谋论解读的集体无意识里。
很无奈的现状。
如果舆论足够有建设性,这个事件完全可以成为推动机场服务升级的好事。
很多人诟病郑智化自称的连滚带爬,我觉得是这样:
对于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来说,有人给你推到舱门口,扶你进去就已经可以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但是你站在残障人士的角度,他内心是很敏感的,并不希望别人看到自己残疾行动不便窘迫的样子。
比起被别人搀扶艰难的挪动到座位上,当然希望是被轮椅直接推到座位上,这是正常服务,并不是什么过分要求。
所以,在残障人士眼中,被人搀扶在大庭广众之下艰难地挪动到座位,其实心理上的感受就是四肢健全人的连滚带爬。
网友以此来网暴郑智化,有点缺少同理心了。
当然,这并不奇怪,在互联网用户结构下沉之后,别说同理心,整体舆论的社达底色都表露无疑,这本身也是社会兜底的不足,有些东西就更难体会。
再来说深圳机场。
服务上不能说有多不好,但是细节肯定不足。
其实这个落差的问题,太容易解决了,备一块垫板垫一下就好了。
但是没有人愿意去做,都是一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
这其实是服务业的一个难题:
就算服务细则规定得再详细,但是执行是由薪资最低的员工执行的。
加上这两年航空不景气,服务质量只能说及格,很难说满意,对残障人士就更是如此了。
我觉得,提高基层服务人员的待遇,比规范细则更重要,这一点海底捞做得相当好。
最后说说残障人士的处境,郑智化说的没错,确实不怎么友好,前几年还有人做了关于盲道的视频,就可见一斑。
比如从称呼上:
我们习惯于说残疾人,这是有歧视意味的,现在更多的愿意说残障人士,像是港台不说瞎子盲人,而说视障人士,从称呼上就是一种尊重和人文关怀。
内地目前还没达到这种水平,还是社会保障阶段的问题,社达的观念深入人心,特别是舆论用户结构下沉之后,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随着十五五规划,对民生的投入,随着经济社会水平发展,我相信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宽容和支持,会越来越好的。
另外:
现在的舆论现状,不管什么事,都给你搞得乌烟瘴气,真的是连滚带爬,而且短时间站不起来。
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