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专家给出答案:或是这些因素导致的......关

诸葛利剑 2025-10-29 18:37:21

中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专家给出答案:或是这些因素导致的......关于“死亡率”这个话题,对我们国人来说,或许比较沉重,但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咱们国家现在正面临人口老龄化这个大坎儿,速度快得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过去几十年,医疗水平飞跃,平均寿命从六十多岁蹿到七十八岁以上,这本来是好事儿,但也意味着老人越来越多。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出生人口只有954万,死亡人口却达到1093万,总人口连续几年负增长。专家分析,这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婴儿潮有关,那批人现在步入老年,数量庞大,死亡高峰自然就来了。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张震教授和李强教授在研究中指出,从2024年到本世纪末,累计死亡人口可能高达12.3亿,年均1600万左右。这不是吓唬人,而是基于数理模型的预测,考虑到生育率低迷和寿命延长,死亡曲线会陡然上升,到2061年左右达峰值,约1900万。联合国数据也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14%,到2034年将进入深度老龄化,超过21%。这速度比法国、美国快多了,他们用上百年,我们二三十年就搞定,压力可想而知。 说起死亡率上升,慢性病绝对是头号元凶。国家卫健委报告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国人第一大死因,癌症和慢性呼吸病紧随其后。从2002年到2018年,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比从80%涨到88.5%,心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病和糖尿病占了大头。为什么这么高?生活方式出了问题。抽烟、喝酒、吃得咸、运动少,这些坏毛病日积月累,年轻时不觉得,到中年就爆雷。 柳叶刀杂志的中国疾病负担报告指出,高血压、吸烟、高钠饮食和高血糖是四大死亡风险因素,导致缺血性心脏病、肺癌等死亡率上升20%以上。比如,心脑血管病每年新发病例数百万,死亡率在农村还加速上升,因为城镇化让饮食结构变了,油腻食品多,蔬果少。癌症方面,每年新发380万,死亡229万,肺癌最突出,跟吸烟和空气污染脱不了干系。过早死亡前三位是癌症、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病,合计超80%。这些病不光杀伤力强,还越来越年轻化,三四十岁中风的案例多了,以前罕见。 人口结构失衡加剧了这一切。生育率低,生孩子少,年轻人比例缩水,老年人占比膨胀。2023年总人口14.09亿,2024年继续降。预测显示,到2050年,每个老人只有1.5个劳动力养,负担重得喘不过气。联合国预测,2060年70-75岁群体将成为人口最多组。这不只数字问题,还牵扯经济。劳动力短缺,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大,年轻人赡养多位老人,经济和精力都吃不消。台湾专家黄世聪提到,中国老龄化比别国严重,因为过去政策影响,年轻一代衔接不上。日本、韩国早遇这事儿,银发族满街,行业缺人,我们一些地方也开始显现。 环境因素也推高死亡率。虽空气质量改善,但过去污染滞后效应还在。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积累,导致呼吸病和癌症增多。城镇化加速,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这些小事叠加,消耗健康。专家说,死亡推迟和集中是进步表现,婴幼儿死亡率从20%降到0.56%,但老年慢性病负担转移了。农村死亡率上升更快,因为医疗资源不均,慢性病管理弱。 面对这高峰,怎么办?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让老人有尊严离世。国家层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养老事业和产业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普惠养老,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的网络,医养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意见强调,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就业岗位,拓展银龄行动,让老人参与乡村振兴和文明实践。 银发经济是机会,适老化改造重点,如小区加电梯、家庭健康设备,提升养老能力。失能老人照护需完善模式,注重多元普惠。信托制度可助养老设施建设和财富管理。两大战略:完善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鼓励多工作积累;发展养老产业。人均寿命目标到80岁,需加强慢性病攻坚,如心脑血管、癌症、呼吸病和糖尿病。社区筛查、处方指导,减轻负担。

0 阅读:50
诸葛利剑

诸葛利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