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巴西外贸委员会正式宣布 10月28日,巴西外贸委员会管理执行委员会(GECEX)正式发布2025年第802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钛白粉)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决定未来五年内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每吨1148.72至1267.74美元的反倾销税。 这事儿不是突然拍板的,早在2024年1月,巴西本土企业特诺公司就递了申请,说中国钛白粉卖得太便宜,冲击了本土市场。当年4月,巴西就正式启动调查,10月还先加了波临时税,从五百多到一千七百多美元一吨不等,现在终裁落地,算是把这事儿钉死了 。 特诺公司的理由很具体,说2022到2023年,中国钛白粉在巴西卖2354.58美元一吨,可他们本土卖3916.46美元,差价快一倍了。这数据确实扎眼,但没人提巴西自己的难处——本土化工行业原料没竞争力,工厂开工率低,化工贸易一直是逆差,他们急需保住仅剩的市场份额 。 中国钛白粉能占巴西市场这么大份额,不是靠低价砸出来的。现在全球每两吨钛白粉里,就有一吨是中国产的,2024年国内产能占比已经到56%了。不管是涂料、塑料还是造纸,中国产品批次稳定,还能满足不同档次的需求,巴西那些靠进口原料的厂子,自然愿意选性价比高的 。2023年中国对巴出口已经占巴西市场80%,2024年前8个月更是同比涨了30.67%,这增长速度确实让本土企业慌了神。 这税加得可不低,对国内企业是实打实的压力。像龙佰、中核钛白这些龙头,之前临时税就交了五百多到六百多美元一吨,现在终裁税额更高。中小厂更难,本来利润就薄,加税后要么涨价丢客户,要么扛着成本赚吆喝。但奇怪的是,2024年就算欧盟、巴西都加税,中国钛白粉出口总量还是涨了15.84%,因为大家早把目光转向了东南亚、非洲,没在一棵树上吊死 。 最冤的可能是巴西本土的下游企业。钛白粉这东西是刚需,涂料、汽车漆都得用,本土产能只够自己用六成,剩下的还得靠进口。中国钛白粉加税后,他们要么花高价买本土货,要么找其他国家的替代品,可一圈看下来,要么质量不如中国的,要么价格更贵,最后成本还得摊到消费者身上 。 其实这不是中国钛白粉第一次遭针对了。2024年欧盟、印度都发起过调查,欧盟甚至想加征39.7%的税。说白了,就是中国钛白粉太强了,从十几年前的进口国变成全球最大出口国,份额还在涨,难免动了别人的蛋糕。但靠加税真能解决问题吗?巴西本土企业不提升产能和技术,就算把中国产品挡出去,也未必能接住市场缺口 。 从法律上讲,反倾销得符合WTO规则,得有确凿证据证明“倾销”和“实质损害”。但这次巴西的调查,更多是从本土产业保护出发,没考虑全球产业链的实际情况。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早就组织企业应诉,可贸易摩擦里,道理往往没保护主义管用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