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英、法、德、意、加等14国,欧盟、欧洲理事会等17方,发联合声明!这个迹象很危险,欧洲很可能要腾出手来和老美一起制衡中国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西方冻结了俄罗斯大部分海外资产,这些资产原本是俄罗斯合法持有的财富,却因为政治争端而被强行扣押,这种行为彻底突破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底线,引发了全球范围的担忧与反思,以往国家之间即使存在矛盾,彼此的主权资产也受到尊重,冻结或没收资产往往需要经过国际法律程序,但这一次,美西方选择直接绕过规则,打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基本信任。 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行为,表面上是为了支持乌克兰的抗争,但深层次的影响远不止这么简单,首先,这种做法让很多国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海外资产也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被随意处置,今天是俄罗斯,明天可能是其他国家,曾经被视为安全的资金存放地,突然变成了一个风险高发区,这让许多国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开始寻找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欧洲在这次行动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大部分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都掌握在欧洲清算体系中,而这些资产的利息收益每年达到数十亿欧元,欧洲一些国家试图将这些收益用于援助乌克兰,通过这笔钱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然而,这种“用别人的钱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做法,不仅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弹,也让全球其他国家对欧洲的金融信誉产生了怀疑,如果主权资产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谁还敢继续将资金存放在欧洲? 冻结资产的背后,隐藏着美西方更大的战略意图,美国希望通过这种行为,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利用这一手段拉拢欧洲盟友,巩固西方阵营的统一,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套对付俄罗斯的方法,很可能会被复制到其他国家身上,历史告诉我们,美国在应对地缘政治挑战时,往往会采取类似的“群体施压”策略,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这种风险显然不容忽视。 欧洲希望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来缓解自身因制裁俄罗斯而带来的经济压力,能源危机、通胀高企、经济增长疲软,让欧洲国家普遍面临财政紧张的困境,将俄罗斯的资产收益转化为援助资金,似乎成为了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但这种短期收益的背后,是长期信任的流失,一旦全球对欧洲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失去信心,带来的后果将远超眼前的经济压力。 欧洲在这一过程中显然也受到了美国的强大压力,美国通过俄乌冲突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力,不仅在军事上依赖北约框架,在经济和金融上也对欧洲形成了更大的影响力,欧洲在对俄政策上步步紧跟美国,虽然看似紧密合作,但实际上付出的代价远大于收益,冻结俄罗斯资产这种做法,似乎只是在给欧洲一点喘息的机会,但从长远看,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却在不断丧失。 这次冻结风波不仅对俄罗斯造成了直接冲击,也对全球金融秩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震荡,过去几十年,国际金融市场是建立在规则和信任基础上的,而主权资产保护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西方的行为让人们开始质疑规则的稳定性,如果某些国家能够随意冻结他国资产,那么全球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和安全性将无从谈起,这种不确定性逼迫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减少对美元和欧元体系的依赖。 不少国家已经采取行动,试图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风险,例如,中国近年来通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合作,试图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俄罗斯则在制裁压力下加速向非西方国家倾斜,与中国、印度等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一些中小国家也在重新调整资产配置,将资金从欧美市场转移到其他更安全的地区。 这场风波也让全球开始反思金融霸权的负面作用,长期以来,美国和西方国家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利用这一优势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无论是过去的中东制裁,还是如今的对俄制裁,金融霸权的影响力始终贯穿其中,然而,这种霸权并非没有代价,每一次对规则的破坏,都会削弱全球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信任,同时促使更多国家探索去美元化的可能性。 对于欧洲来说,眼前的选择充满了矛盾,欧洲需要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同时也希望通过冻结俄罗斯资产来缓解经济压力,欧洲必须面对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紧密经济联系,如果完全倒向美国,跟随其对华政策,欧洲的经济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无论是德国的汽车工业,还是法国的奢侈品市场,都离不开中国的消费需求,失去这些市场,对于欧洲经济而言将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14国发表联合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