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直言:美国才是东南亚最大投资国,不是中国!更扎心的是,不管咱们对东盟多友好,大多东盟国家还是悄悄站队美国!当然不是说他们跟咱们交恶,跟咱们来往多是看利益,但他们心里的忌惮和无奈,才是关键!很简单:不跟咱们站队,顶多亏点钱;得罪美国,可能招来大麻烦,这就是根本原因!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美国是东盟最大投资国” 的表态,绝非单纯的经济数据披露,而是戳破了东盟国家长期存在的隐性平衡,经济上与中国保持密切往来,安全上却向美国倾斜,这种“经济靠华、安全靠美”的双重选择,本质并非对任何一方的亲疏站队,而是东盟国家在风险与利益的权衡中,优先规避风险的现实考量。 得罪美国意味着全方位的致命风险,经济层面的制裁直接冲击支柱产业与民生,2022 年美国以劳工标准为由,威胁对马来西亚棕榈油加征 25% 关税,涉及 15 万农户生计,马国最终被迫修改劳工法案;泰国半导体产业 40% 的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在美国以禁止进入其半导体市场相要挟后,只能放弃与中国的芯片材料合作。 而美军在东南亚拥有 12 个主要合作基地,仅菲律宾就占 9 个,2023 年美菲军演达 38 次,较三年前翻倍;印尼本想自主研发战机,却因美国威胁断供军事技术,最终花费 139 亿美元购买 F-15EX 战机,毕竟其 70% 的国防装备维护依赖美国,一旦断供便会导致国防体系瘫痪,此外美国通过《印太经济框架》进行规则绑定,进一步限制了东盟的合作自主权,失去美国市场便可能面临产业停摆的风险。 反观疏远中国的损失,则呈现出局部性与可控性,越南因南海摩擦导致对华水果出口减少 6 亿美元,仅占其全年出口的 0.3%,且很快通过欧盟、日韩等第三方市场弥补了损失;菲律宾 60% 的香蕉出口面向中国,但这部分经济收益在安全关切面前显得分量不足,对华合作始终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并未触及东盟国家的安全命脉,退出成本相对较低,这让东盟在与中国产生摩擦时,无需过度担忧生存危机。 新加坡 35% 的金融服务出口依赖美国,为保住支柱产业只能在安全上向美靠拢;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因核心产业依赖美国市场,不得不做出妥协,中国则坚持 “实惠 + 开放” 的合作逻辑,提供资金、项目与基建支持,2024 年对东盟的新能源投资同比增长 40%,且所有合作均以互利共赢为核心,无强制捆绑条件,但短板也同样明显,目前的合作尚未形成 “不可替代” 的供应链依赖,也未触及东盟国家的核心安全关切。 而打破这一困局,关键在于实现从 “利益往来” 到 “深度互信” 的升级,归根结底东盟的选择是 “两害相权取其轻” 的现实结果,并非对中国的否定,中国突破困局的关键,不在于 “更客气”,而在于 “更不可替代”, 既要持续提供经济实惠,更要填补安全关切的空白,让合作从单纯的利益驱动,升级为 “相互需要、命运与共” 的深度绑定,这才是构建稳定合作关系的核心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