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是 i8 车主,我个人其实对于用户喜好肯定是没有办法掌控的,但我自己对 i8 很喜欢。
是不是收钱了?
我艹,当然,我们从 2019 年理想 one 交付之后,每年和理想都有商业合作。
当然不止理想,华为、蔚来、小鹏 都有,我是非常感谢这些品牌的。
所以主观分享一下自己的用车体验,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
i8 的底盘舒适性我认为,值得想做舒适性的厂商好好体验一下,哦对,还有 nvh。
mega 事故的事被舆论带偏了,好像一时间又被群殴。
讲一个我个人的理解:
首先不管是 纯电还是增程,电池都是不可控因素,对,是不可控,如果有厂商说可控,那就以它为准。
电池之所以不可控,是因为电化学反应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太深,我也只是明白了点皮毛。
但逻辑是,电池的监控 其实很难做,比如一块电池你甚至可以连续 30 天去监控,而且监控里在一个 曲线上 可能会有微小的电压波动变化,但结果是,你完全没有办法判断这个电池会不会发生热失控。
还有一个就是,可能你整个电池的监控都是健康的,但 1 秒之后发生了热失控。
这就是电池的化学特性的 bug。
电池厂商和主机厂 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就是让这些问题从完全不可控到部分可控,再到真失控后的危险性降低。
所以,这绝对是一个行业问题,你可以骂我洗,但我还是建议你可以多看看 b 站有些电池专家的科普,或者找到一些做电池的工程聊一下,或许你能打开一些思路。
至于,大家看到的 mega 那次事故的速度,这里依然要很遗憾地说,这就是不可控的地方。
有可能事故只是冒个烟,也有可能是剧烈燃烧。
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电池的安全性已经足够高了,还记得欧洲对我们的新能源限制,要的条件是啥不?
要我们的电池技术啊。
如果是用户喷喷就算了,因为很多用户没有办法了解更多信息;但如果是品牌的 kol、koc 其实不应该,因为你并不能保证自己维护的品牌不烧,但尊重。
还是那句话,事故本身是个悲剧,纯电依然值得大家喜欢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