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R][吃瓜R]一到秋天,总有人觉得“燥得难受”,尤其是气血不足的人,对秋燥的感受比谁都更强烈——皮肤干、鼻子干、咽干、严重的还会干咳、嗓子疼,甚至诱发外感。不是秋燥偏心,是气血不足的人,本就扛不住秋天的“耗”。
	
[吧唧R][吧唧R]先搞懂为什么气血不足的人最怕秋燥:秋天一到,天高气爽的背后是“风多、干燥”,中医说“燥易伤阴”,这个季节空气里的水分少,身体里的阴液也会跟着悄悄耗散。可气血不足的人,要么是“生成阴液的能力差”,要么是“运不动阴液”,根本扛不住这种消耗。比如脾胃虚弱的人,本身就没法把食物好好转化成津液(阴液的一种),秋天燥气一来,津液消耗得更快,自然会干得更明显;而阴虚的人,本身阴液就少,秋天相当于“雪上加霜”,燥性直接伤到身体里仅有的阴液,各种干燥问题只会更严重。
	
[萌萌哒R][萌萌哒R]但同样是气血不足,气虚和阴虚的对待方式却非常不同,弄错了反而会加重不适。
	
[一R]第一种是“脾胃虚弱(气虚)导致的燥”。这类人最明显的特点是“干却不想喝水”,哪怕皮肤、嗓子都干,也没什么喝水的欲望,大便也不干燥。原因很简单:不是身体里没有阴液,而是脾胃气虚,像少了“搬运工”,没法把阴液运到皮肤、嗓子这些需要滋润的地方。秋天如果盲目滋阴,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滋阴食材大多偏滋腻,脾胃本就弱,消化不了就会堵在肠胃里,“搬运工”更没力气工作,阴液更运不上去,反而会越滋阴越干,甚至出现腹胀、没胃口的情况。
对这类人来说,对抗秋燥的关键不是“补阴”,而是“健脾补气”。平时可以多吃点蒸山药、莲子粥,帮脾胃补点力气;也可以偶尔喝点陈皮水,理气又不燥,帮脾胃“松松土”。等脾胃慢慢好起来,“搬运工”有了力气,就能把身体里的阴液运到需要的地方。
	
[二R]第二种是“阴虚导致的燥”。这类人不仅干,还特别“渴”,总想喝水,大便也干硬,颜色偏深,有的还会手心脚心发热、晚上睡不好。他们是真的“阴液不足”,秋天燥气又耗掉一部分,自然需要滋阴润燥。但要注意,滋阴也不能“猛补”,得顾着脾胃,要是喝完滋阴的东西觉得胃不舒服,说明量多了,先减量,等脾胃适应了再慢慢调整。
	
[赞R][赞R]其实气血不足的人怕秋燥,本质是“身体的储备不够,又没找对补给方式”。秋天养生从来不是“一刀切”,找对方向,才能安稳度过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