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觉得我创立的刘玮需要24层次理论第21层——大脑快乐需要,应该改为:大脑常乐需要。因为这个需要层次的本意就是能够修炼到每天醒来后每时每刻都能保持大脑常常快乐的心情。单单写大脑快乐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这个需要层次的深刻内涵。 本我属于身体,自我童我超我属于心理,真我哲我属于灵性。假设身体需要获得满足后的快乐能量是1,心理需要获得满足后的快乐能量是2,灵性需要获得满足后的快乐能量是4。那么身体加心理就是1+2=3,身体加灵性就是1+4=5,心理加灵性就是2+4=6,身体加心理加灵性就是1+2+4=7。那么,我认为幸福快乐有7个层次,第一层主要追求身体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王思聪;第二层主要追求心理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雷锋;第三层追求身体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香港的蔡澜;第四层主要追求灵性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求道的佛陀;第五层追求身体和灵性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老子(因为他日常生活中不收学生也不写作,无法享受沉迷工作时的各种心理快乐);第六层追求心理和灵性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第七层追求身体、心理和灵性需要的满足,典型人物是济公。 由于快乐可以分为7个层次的,因此大脑常乐这个层次细分一下也可以分为7个层次,即:第一层身体常乐,第二层心理常乐,第三层身体和心理共同常乐,第四层灵性常乐,第五层身体和灵性共同常乐,第六层心理和灵性共同常乐,第七层身体、心理和灵性共同常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