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安世向中国断供晶圆!这一决定于10月29日被确认。 这事儿得从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祭出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说起。 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冻结了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关联主体的资产,禁止其进行资产重组、知识产权转移和人员调整,管制期限整整一年。 冻结令一出,中国商务部立刻在10月4日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中国境内的子公司及分包商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 这一招精准打在了荷兰的七寸上,直接让安世半导体陷入瘫痪。 你想抢走控制权?那我就让你的产能彻底停摆,看你拿什么交付全球客户。 荷兰安世现在不得不减少对华晶圆供应,转而将晶圆运往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的封测工厂,但问题是那些工厂的产能加起来连东莞的三成都不到,根本无法满足全球需求。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在10月16日发文表示深切担忧,称若安世半导体的芯片供应中断无法立即解决,欧洲汽车制造业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你看,荷兰政府以为自己在"保护国家安全",实际上是把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推进了火坑。 更狠的是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突然宣布不再支付中国区员工的劳动报酬,公司系统权限被全面中断。这一招比减少晶圆供应还要毒,直接往死里整中国工厂。 但荷兰人低估了中国的应对能力,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发布全员信,强调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生产经营一切如常。 你想用断薪搞垮中国工厂?没门!我们自己有能力保障员工权益,有能力维持生产。 安世半导体的核心问题在于它在中国并无研发中心和晶圆制造产能,只有后端的封测厂,所有研发和晶圆制造都在国外。 现在荷兰减供晶圆,中国工厂确实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即便闻泰科技想推动供应链本地化,找国内晶圆厂代工,但没有相关产品的设计资料也难以实现,而且还涉及产品认证特别是车规级认证及客户认可等问题。 供应链国产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每一关都需要时间和成本。 荷兰政府现在也意识到自己闯祸了,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电话。 表面上说要"寻求建设性的解决途径",实际上是在求中国网开一面,别让全球供应链彻底崩盘。 多名荷兰分析人士指出,这起事件暴露出欧洲被夹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安全上仰仗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无法同时满足双方要求、无能为力的境地。 连荷兰自己的学者都承认了,这就是在给美国当枪使,结果把自己也搭进去了。 这场闹剧的本质就是美国主导的科技战在欧洲的延伸。 美国自己没办法直接对中资企业动手,就怂恿盟友出面当打手。 荷兰本来是个小国,经济高度依赖全球化,现在却要在中美之间站队,结果就是两头不讨好。 对中国来说,这次反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闻泰科技的利益,更是在向全世界释放一个信号:任何试图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掠夺中国企业资产的行为,都会付出沉重代价。 你想用政治手段搞垮中国企业?那我就让你的整个产业链都陪葬。 荷兰减少对华晶圆供应这件事,短期内确实会给中国工厂带来困难,但长期来看,这反而会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 等到国内的晶圆制造能力完全覆盖安世半导体的产品线,那时候荷兰还有什么底牌可打? 到那时,失去中国市场和产能的安世半导体,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 这场博弈的最终赢家,一定不是那个急着给美国递投名状的荷兰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