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语如击石火,照见心源。 道

上善若茶说 2025-11-03 08:55:03

《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此语如击石火,照见心源。 道在哪里?不在经卷,不在师授,只在当人一念清明之间。 道即本心,从未远离 王阳明说:“心即理也。”此心即是道。它非外来之物,如眼能视、耳能闻,本自具足。世人向外寻觅,恰似怀珠乞儿,不知自家宝藏。道在日用不知间——喝茶时知茶味,行路时知路平,那“知”的便是。可离者非真道,如客寄旅店;不可离者乃本心,如影随形。 不离之实相 或问:既有烦恼执着,岂非道已离失?实非道离人,乃人自背道。私欲如浮云蔽日,日体何尝暂失?一旦觉照,云散光生,本心朗然如初。 故陆象山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这心,这宇宙,何曾有一刻分离? 功夫在不起眼处 “戒慎恐惧”四字,不是紧张把捉,而是惺惺不昧。谓之“慎独”。于念起念落时观照,于事来事应时觉知。非是另寻个道,只是认得那“能观能照”的本来面目。 道在伦常,不在玄谈。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那一点灵明发作处,便是道显现时。 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待人接物,尽是契机。 但莫污染,但莫遮蔽, 本心自然发用,如泉涌地, 不择而出。 王阳明谓“致良知”,致者,不识一字亦能致;良者,不假思索本自明。儒家最高境界 道 何为道何又为徳 无欲非绝欲 中庸哲学 中庸法则 大道亦道

0 阅读:2
上善若茶说

上善若茶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