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强烈建议教育部: 教育界任何人,包括中小学校长、书记、教育局一众人等,只要不在一线上课教书,就一律不能参评“教师职称”;已经评上职称的,则取消职称及相应待遇,真正、彻底为广大一线上课的老师评职称打开“绿色通道” 你想想看,现在一线老师的日子过得多拧巴。早上七点多站在学校门口接学生,白天连着上三四节课,嗓子哑了含颗润喉糖接着来,晚上批改作业到十一二点,连陪自家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可一到评职称的时候,名额往往先被那些不沾粉笔灰的人占了——校长忙着开会签文件,书记盯着党建材料,教育局的人跑各个学校检查,他们手里握着资源,评职称时比一线老师更容易搭上车,最后拿的待遇还比天天站讲台的人高,这搁谁心里能平衡? 有人可能会说,行政岗也为教育做贡献啊。这话没毛病,但贡献归贡献,评价体系得分开。行政人员有行政的晋升路,比如评个管理岗等级,拿相应的补贴,凭啥要抢“教师职称”的饭碗?教师职称的核心本来是“教得好”,是给那些把课上得精彩、把学生教得明白的人发的“荣誉证书”和“定心丸”,现在却成了部分脱离教学的人的“福利跳板”,这不是把经念歪了吗? 咱们身边多少老教师,教了二三十年书,学生一届届考上好学校,可自己的职称还卡在中级,不是能力不够,是名额总被“非一线”挤走。有个朋友在县城中学当班主任,去年评高级时,明明教学成绩、论文、公开课都达标,结果名额给了从没带过班的副校长,理由是“副校长负责学校整体教学规划,贡献更大”。你说这理由站得住脚吗?规划得再好,不如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明白一个知识点,不如多帮一个后进生跟上进度。 取消非一线人员的职称资格,这话听着有点狠,但理不歪。已经评上的取消待遇,才能把过去占的坑腾出来;不准新的非一线人员参评,才能让一线老师看到奔头。别再说什么“兼顾各方利益”,教育的根本在课堂,在那些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一线老师身上,把职称这个“香饽饽”真正给到他们,才能让他们安心教书、用心育人,这才是对教育最实在的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用户34xxx37
太对了
T8993
能向教育部反映吗?
胡F
终于有个明白人了!
T8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