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过程中会不会有台湾部队起义?说实话,台湾目前20多万部队,志愿兵16万,其他都是义务兵,义务兵的服役时间是4个月,四个月在大陆新兵基本刚下连队,就结束了,哪来的战斗力,因此台湾的实际可战兵力也就10几万人,这十多万人的部队要起义的概率是0。 过去几十年,台湾的国防政策老是摇摆不定,一会强调全民皆兵,一会又靠美式装备堆砌门面,可实际情况呢?部队规模看着大,里面水分不少。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就开始从义务役转向志愿役,本想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精锐队伍,结果志愿兵招募总是缺口一大堆,逼得当局不得不延长义务兵的服役期。 从2024年起,义务兵时间从原来的4个月拉长到1年,这变动是为了应对大陆军力的压力,可实际执行下来,效果打了大折扣。 那些新入伍的年轻人,训练强度跟不上,很多人刚适应军营生活,就想着怎么早点走人。 志愿兵那边,本来是主力,可人数在下滑,2025年数据显示,活跃志愿兵比前几年少了好几千,基层骨干流失严重,不少人宁愿赔钱也要退伍。 这不是小事,直接影响部队的凝聚力。想想看,一支军队如果骨干都留不住,遇到大事还能指望谁? 台湾军队的训练水平也让人摇头,外界传闻不少,说他们练兵像过家家,装备老旧,基础物资短缺。 举个例子,防毒面具和通信设备这些必需品,很多单位都配不齐,新兵手里就一把枪几发子弹,实战能力可想而知。 空军那边更糟,飞行员缺口大,很多人服役刚满就打包走人,流传着“十个飞行员九个想退”的段子。 陆军也差不多,军官学校招生率低迷,年轻人躲着走,2025年的数据表明,军校达标率勉强过半,很多人宁愿去私企打工也不进军营。 这背后,是整个社会对当兵的看法变了,台湾年轻人成长在和平环境里,经济压力大,服役意味着耽误前途,谁乐意? 再加上部队内部问题频出,霸凌事件层出不穷,最近几年就有多起士兵因被上级欺压而闹出新闻,甚至有极端案例。 贩毒丑闻也时不时爆出,军营里人心浮动,大家更多想着自保,而不是卖命。 再看两岸形势的演变,大陆的军力发展迅猛,常态化巡航和演训让台湾那边压力山大。 2025年开年,解放军飞机越过中线次数创纪录,各种联合演习模拟登陆作战,这不光是秀肌肉,更是实打实的威慑。 台湾军队的官兵们天天盯着这些动静,心知肚明差距巨大,金门那些前线部队,军官私下里都说,真打起来躲进山里求生才是王道。 空军飞行员面对大陆的先进战机,也只能望洋兴叹,这样的环境下,部队士气能高吗? 数据显示,志愿兵流失率居高不下,2025年上半年就少了五千多人,相当于几个营的战斗力没了影。 义务兵那边,虽然时间延长了,但很多人当兵像走形式,训练敷衍,战斗意志薄弱。 民间调查显示,台湾年轻人对战争的态度很现实,一份针对大学生的问卷表明,超过七成的人表示如果真开打,会选择不抵抗,早点结束冲突。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这不是自己的仗,更多是政客的游戏。社会上逃避兵役的现象普遍,征兵计划年年砍人数,还招不满。 军队报告自己承认,编制维持都费劲,何谈组织大规模行动?其实,台湾军队的困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历史上,国民党退守台湾后,军队是支柱,可随着时间推移,政治干预越来越多,“去中国化”教育让官兵身份迷茫。 部队里文化氛围差,老人欺负新人,毒品问题时有曝光,这些都腐蚀了军心。 2025年,几起霸凌案上了头条,一个海军士官公开指责上级长期施压,导致他退伍。 类似事不止一桩,军方内部调查显示,士气低落是普遍现象,志愿兵本该是核心,可他们日子也不好过,工资不高,风险大,不少人转行去科技公司或海外发展。 空军军官服役20年就扎堆退休,挡都挡不住。这样的部队,谈起义?起义需要大家齐心,有明确目标,可现实是人心散了,各自盘算后路。 解放军的演习越来越逼真,2025年“联合利剑”系列让台湾官兵看清形势,真到统一那天, 很多人更可能选择观望或投诚,而不是冒险反抗。历史上,类似情况不少见,军队在压力下往往瓦解快。 你想想,那些志愿兵真会为所谓“独立”拼命?数据摆在那,民意调查显示,多数年轻人优先考虑家庭和生存。 部队内部,逃兵率虽不公开,但从流失数字看,问题严重,2025年,台湾军方试图改革,加大训练强度,可效果有限,因为根子在社会心态上。 整个岛内经济依赖大陆,年轻人出国留学工作多,战争对他们是灾难。起义的土壤压根不存在,部队连基本战斗力都成疑问,何况组织叛变? 两岸统一是大势,军事对比悬殊,台湾军队的实际可战人数远没表面多,起义概率基本为零。 两岸一家亲,早日统一才能带来和平繁荣,大家过上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