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我们都是沈伯洋”的旗帜在台北被高举?11月1日,台独分子团体,辜宽敏

洞察观史 2025-11-03 10:53:21

[浮云]“我们都是 沈伯洋”的旗帜在台北被高举?11月1日,台独分子团体,辜宽敏基金会举行会议,声援重庆公安侦查的沈伯洋 台北 11 月 1 日的傍晚,一场题为“世代接力·公民力量再集结”的论坛,由 辜宽敏基金会 等民间团体联合主办,原本是一次关于民主、地缘政治、社会运动的公开讨论会。 出乎许多人预料的是,会场外有参与者举起的牌子写着“我们都是 沈伯洋”“我是顽固台独分子”,一幕成为当天媒体镜头聚焦的亮点。 与此同时,在大陆的 重庆市公安局 10 月 28 日的官方通报中明确指出:对台立法委员沈伯洋,因“长期从事分裂国家犯罪活动”、通过创立“黑熊学院”组织台独分裂势力,已依法立案侦查。 从台北一场论坛的号召,到重庆警方的侦查启动,这两条看似平行的轨迹,实则在两岸法律与政治的交锋线上形成一个新的节点。接下来我们把时间线拉开,细看这件事的起因、爆点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事情可从大陆那一端讲起。10 月 28 日,重庆市公安局通过“平安重庆”微信公众号发布警情通报,指称沈伯洋通过发起、建立“黑熊学院”组织、开展所谓“台独”分裂宣传活动,已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的相关规定,正式立案侦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通报中强调:沈伯洋1972/1982(不同报道年份)年生,台湾台北市人,曾在台湾及美国取得学位、担任学者与民间组织负责人,近年来其“黑熊学院”被大陆方面认定为“台独”分裂组织,指其向台湾年轻人及社会散布“大陆是唯一敌人”等理念。 大陆官方还指出:在 2024 年10 月14 日,国家对沈伯洋及其相关组织已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迄今其活动被视为严重威胁两岸和平与国家统一。 从这个角度看,这次侦查不仅是一宗个案,更被解读为大陆对“台独”议题由行政、舆论转向司法路径的重要信号。 而在台湾这边。11 月 1 日,由辜宽敏基金会、台湾公民人权联盟、经济民主连合、台湾安保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论坛吸引百余名报名者出席。  论坛中,与会者除了聚焦台湾内部的民主深化、地缘战略等议题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声援标语——“我们都是 沈伯洋”“我是台独分子”——在台北街头、会场外被公开高举。 在会场上,主持与演讲者也未回避敏感议题,例如台湾的国会监督、大罢免后的民主生态、印太地缘政治与台湾的新战略等。 在这些讨论中,沈伯洋本人出席,与他相关的话题自然成为焦点。 将两岸事件并置,就能看到清晰的对比:在大陆,是法律机关公开出手;在台湾,则是一个以民间论坛为平台的公开表达与动员。 这个交错,形成了一个微妙而又重量级的政治信号:在两岸治理模式、权力机制、舆论空间完全不同的语境下,“一个人”“一组织”“一种标语”都可能成为放大镜,映照出结构性转变的趋势。 对普通观察者来说,这件事也提示:两岸议题已经不只停留在政治口号层面,而是与法律、制度、法律追责关联起来。 支持何种立场、如何表达,也可能被置于不同法律语境讨论中。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加速的时代,岛内外的政治、法律、社会空间越来越交错,一项看似普通的论坛、一句标语、一份通报,都可能成为热点。 当“我们都是 沈伯洋”的旗帜在台北被高举,而大陆警方已对沈伯洋立案侦查,这不仅是一场个案风波,更像是一道分水岭:两岸法律、政治与社会结构正在走向彼此更深的交织。 它提醒我们,表达立场不仅是话语的宣示,更牵连法律、制度与国家关系;而面对这样的时代变局,冷静、自觉、兼具制度认知的参与,比简单“站队”更为关键。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波变动中,以理解与建设迎接未来。

0 阅读:110

评论列表

断刀

断刀

2
2025-11-03 23:25

先把名字记下来,一个都跑不了!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