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物规硬核 2025-11-03 11:53:56

英国首相斯塔默表示,已经与特朗普电话沟通过,一致认为中国不能够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以迫使俄罗斯做出结束战争的举动。   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度绑定远超表面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自俄进口原油7800万吨、天然气超350亿立方米,占中国进口总量三成有余。   俄对华天然气出口在8月创下单月新高,同比激增17%,这种合作不仅源于价格优势,俄气较欧洲便宜近三成,更基于战略互补:俄罗斯需要稳定出口市场,中国需要能源安全。   当欧盟因制裁大幅削减俄管道气进口时,中俄管道恰能无缝衔接,印证了市场规律优于政治操控的铁律。   然而,西方"统一战线"的逻辑漏洞显而易见,欧盟虽高喊制裁,2024年仍进口1650万吨俄LNG,法国进口量直接翻倍。   美国LNG对欧出口因制裁暴增60%,形成"制裁-获利"的闭环,这种矛盾暴露出西方策略的虚伪性:既想维持对俄高压,又不愿承担能源短缺代价。   更关键的是,印度作为新兴买家异军突起,2024年从俄进口石油增量达8000万吨,成为乌拉尔原油新核心买家,这种结构转变削弱了西方施压的有效性。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旧秩序维护者与新力量崛起者的角力,俄罗斯通过"向东转"维持财政,2025年油气收入预计达1060亿美元,GDP增长4.6%,远超预期。   中国则展现出战略定力:既坚持不结盟原则,又通过市场行为维护能源安全,中俄能源合作基于WTO规则与契约精神,与政治捆绑无关,既符合国际法理,又避免卷入西方制裁漩涡。   西方战略思维的根本缺陷在于将复杂地缘问题简化为"施压中国"的单向逻辑,他们高估了制裁效力,低估了市场力量与多边利益。   当欧盟因禁俄能源导致能源价格暴涨、民众怨声载道时,反而削弱了自身战略耐力。   而印度等新兴买家的崛起,更预示着全球能源市场去美元化、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的必然趋势。   这场能源博弈的启示在于:单边制裁终将被市场规律与新兴力量崛起所消解,中俄能源合作的列车已轰鸣前行,这不仅是能源的流动,更是时代潮水的方向。   在多极世界中,唯有尊重市场规律、坚持多边主义,才能打破单边制裁的幻想,构建真正公平合理的国际能源新秩序。

0 阅读:36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