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重磅消息! 11月2日,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团团长切尔涅夫放

铁血坚定 2025-11-03 13:00:45

就在刚刚 乌克兰传来重磅消息! 11月2日,乌克兰驻北约代表团团长切尔涅夫放了个重磅消息:乌国产“赫里姆-2”导弹已接近投入使用。这款导弹可不是小角色——能扛1100磅(约500公斤)的弹头,射程直接拉到500公里,意味着俄边境甚至纵深的军事基地、补给线,都可能被它盯上。 这话听着挺提气,但“接近投入使用”和真能在战场上顶用,中间还差着不少坎。首先得说这导弹的“出身”,它是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搞的,技术根儿能追到苏联时期的导弹项目,后来因为缺钱停了好多年,现在是靠德国的援助才重新盘活量产的。所谓的“国产”也得打个问号,虽说号称不依赖外国零部件,但里面的惯性测量单元来自土耳其农用无人机,引信是矿用爆破器改的,说到底是把各种民用、商用零件“攒”出来的武器。 500公里射程看着唬人,可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早就达到这水平了,而且人家每月能生产数十枚,供应链成熟得很。乌克兰这边刚说“接近使用”,实际产能还是个谜。之前有消息说生产线月产能50枚,造价不到100万美元,这数据实在有点乐观——要知道现代导弹的制导系统、固体燃料都得精雕细琢,地下车间里攒出来的产品,良品率和长期可靠性都得打个问号。 更关键的是实战中的生存问题。“赫里姆-2”用的是轮式移动发射车,看着能打了就跑,但俄罗斯的侦察卫星和无人机整天在天上转,想藏住可不是件容易事。今年8月俄军就集中轰炸过生产导弹的工厂,乌克兰人只能把生产线拆成小块塞进居民楼地下车库,白天造零件晚上总装。这种“游击战式生产”或许能躲一时,真到大规模部署时,很难不被俄军盯上。 拦截难度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乌克兰说这导弹速度能到5.2马赫,比很多巡航导弹难拦,但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就是专门对付这类目标的。之前乌军的“火烈鸟”无人机虽然能炸成几次,但那是靠数量堆出来的,用无人机吸引雷达开机,导弹再趁虚而入。可“赫里姆-2”数量有限,要是单枚或少量发射,被拦截的概率可不低。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自主打击”背后的隐忧。泽连斯基之前说“以后打俄罗斯腹地不用给别人打电话”,听着是硬气,可这也意味着少了西方的约束。要是导弹精度出问题,误炸了民用目标,或者直接打到莫斯科周边,很可能引发局势升级,到时候西方的援助说不定会受影响。要知道这导弹的精度也就50米范围,打大型军事基地还行,要是瞄准小目标,很容易跑偏。 其实乌克兰搞国产导弹也是被逼的。之前靠美国给ATACMS导弹,不仅数量少,射程还被限制,用完了得写报告解释用途,处处要看别人脸色。现在自己造导弹,确实能减少依赖,但代价也不小——把有限的资源砸进导弹生产,步兵的单兵装备、前线的医疗物资可能就更紧张了。战争打的是整体实力,光靠几款“明星武器”救不了场。 “赫里姆-2”确实是乌克兰军工的进步,能在战乱里攒出这样的导弹不容易。但要说它能改变战局,还是太乐观了。导弹好不好用,得看产能、看精度、看实战中的生存力,这些都得等真正投入战场才能见分晓。现在吹得越狠,到时候要是达不到预期,反而会打击士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战斧式导弹 俄罗斯导弹 俄罗斯战略导弹 俄罗斯新型导弹 德国援乌导弹 俄制导弹 俄罗斯榛子导弹

0 阅读:429

评论列表

夜行货车

夜行货车

4
2025-11-03 14:03

都几个年头了,还能生产,两边都在干嘛呢

猜你喜欢

铁血坚定

铁血坚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