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德米特里·库哈尔丘克表示,俄罗斯已开始在乌克兰所有被占领土

未央秘史 2025-11-03 13:45:46

乌克兰第三集团军副司令德米特里·库哈尔丘克表示,俄罗斯已开始在乌克兰所有被占领土上动员18-55岁男性。俄罗斯计划征召5万至10万人赴乌参战。 这波操作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本质上就是前线兵力告急后,找了个“合法”的由头薅被占土的人力羊毛。 要知道,2024年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推进速度比前两年快了不少,全年占领的领土面积达到4500平方公里,是2023年465平方公里的近十倍,尤其是2025年10月攻入乌东重镇波克罗夫斯克(俄称红军城)后,巷战持续胶着,俄军需要不断增兵才能逐步蚕食乌军防线,战线拉得越长,对兵力的需求就越迫切。 之前俄军只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和克里米亚动员过乌克兰公民,现在把范围扩大到所有被占土,显然是之前的征召规模已经填不满前线的兵力缺口。 从人口基数来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乌克兰15-64岁男性本就有一定规模,但被占领土只是乌克兰的一部分,还要扣除之前已经动员过的人数、战争中伤亡的人员以及早就逃离的难民。 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为例,这两个地区在之前的动员中已经输出过不少兵力,此次再次被纳入动员范围,加上新增的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要凑齐5万至10万人,恐怕得靠“地毯式”征召,甚至不排除抓壮丁的可能。 毕竟这些被占土经历了多年战乱,青壮年本就流失严重,剩下的要么是不愿离开家园的平民,要么是之前侥幸躲过动员的人,现在俄军把网撒到整个被占土,说白了就是能抓多少算多少。 而将四州纳入南方军区,就是给这次跨领土动员找了个法律外衣。 按照俄罗斯的逻辑,这些地区既然已经是自家军区的管辖范围,征召当地男性参军就成了“履行国防义务”。 但明眼人都清楚,这些土地本就是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当地居民大多对俄罗斯没有认同感,之前就有案例显示,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就有42名乌克兰边防军拒绝在本国服役而倒戈,还有15名乌军士兵直接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要么是被形势所迫,要么是本身就有亲俄倾向,但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 更多被动员的乌克兰公民,其实是被迫走上战场,他们面对的是自己的同胞,战斗力可想而知。 再看俄军的兵力消耗,虽然俄方没有公开具体的伤亡数字,但从战场态势就能看出端倪。 2025年3月,普京要求俄军全面收复库尔斯克州被占土地,当时俄军在该方向已收复86%以上的失地,乌军损失超过6.7万名军人和7000件军事装备,俄军能取得这样的战果,自身必然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持续三年多的战争早已让俄军的精锐部队损耗严重,现在只能靠动员补充兵力,而被动员的人员中,很多都是没有经过系统军事训练的平民,他们能发挥的战斗力十分有限,顶多就是填补前线的人力空缺,充当炮灰。 反观乌克兰方面,2024年前10个月就有6万起士兵弃离职守的立案,这个数字比2022年和2023年的总和还多,甚至有乌克兰议员透露逃兵和擅离职守人员超过10万人。 乌军逃兵激增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得不到轮换,疲惫不堪且缺乏足够的武器和训练,这个问题在被俄军动员的乌克兰公民身上只会更严重。 俄军本身的后勤保障就不算充裕,分给这些被强制征召的人员的资源只会更少,他们可能连基本的防护装备和训练都没有就被推上前线,这样的部队不仅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还可能因为士气低落出现逃兵甚至倒戈的情况。 俄罗斯之所以选择在被占土动员,而不是在本国大规模扩军,其实也有自己的考量。 本国的青壮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过度动员会影响国内的生产和稳定,而在被占土征召人员,既能补充前线兵力,又不会直接损害本国的核心利益,这种“以战养战”的思路看似精明,实则暗藏风险。 被占土的居民本就对俄军的占领心存不满,强制动员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让当地的抵抗情绪更加高涨,未来这些被动员的人员即便上了战场,也可能出工不出力,甚至在关键时刻反过来对抗俄军。 从最新的战场动态来看,2025年10月泽连斯基已经签署法案,将乌克兰的战时状态和总动员令延长至2026年2月,双方都在为长期战争做准备。 俄军此次扩大动员范围,就是想在冬季来临前进一步巩固防线,甚至扩大战果,但5万至10万名缺乏训练和忠诚度的被动员人员,很难改变战场的根本态势。 战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靠强制征召被占领土的人员来补充兵力,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就像用沙子填补堤坝的缺口,看似暂时能挡住水流,一旦遇到更大的冲击,还是会不堪一击。 俄军或许能靠这些新增兵力在短期内稳住战线,但长期来看,这种忽视当地民意、过度消耗被占土资源的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泥潭,毕竟靠强制手段拼凑起来的部队,永远成不了能打胜仗的精锐。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