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是有头脑清醒的人的,美鹰派专家科尔比告诫美国人:别上俄、印、欧的当了,如果美国跟中国拼个你死我活的,那么最大输家肯定是中美,而最大赢家无疑是俄印欧。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科尔比可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他当年主笔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把战略重心从中东欧洲转向亚太,专门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可这次他算了笔账,发现真要全面对抗,账本上的数字太难看。 先看贸易这块,2023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接近7000亿美元,这不是小数目,苹果公司在大中华区一年就能赚700多亿美元,高通卖芯片有六成收入来自中国市场。 这些科技巨头的财报明明白白写着,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命根子,要是供应链真断了,华尔街那些股票得跌成什么样,散户们的退休金指不定缩水多少,普通美国老百姓买个手机电脑都得多掏好几百美元,物价飞涨的日子可不好过。 科尔比真正担心的是另一层,他看得明白,全球这些国家都不傻,都在等着中美火拼好捡便宜。 俄罗斯这些年被西方制裁憋得够呛,现在跟中国的能源合作越搞越大,去年天然气出口量涨了六成,全用人民币结算,直接绕开美元体系。 要是美国忙着跟中国较劲,哪还有精力盯着东欧那摊子事,俄罗斯正好趁机在中亚中东扩大地盘,黑海舰队该部署就部署,天然气管道该铺就铺,欧洲国家为了过冬还得乖乖买单。 印度的算盘打得更精,这两年莫迪政府四处招商引资,苹果已经把15%的iPhone生产线搬到了印度,富士康在那边开了好几个大厂,美国还承诺给印度砸20亿美元建芯片厂,帮它发展半导体产业。 更绝的是印度两头吃,一边从俄罗斯买便宜石油,转手加工成成品油高价卖给欧洲,光这一项就净赚300亿美元,中美要是真脱钩,更多订单会流向印度,它制造业崛起的速度只会更快。 欧洲表面上跟美国站一队,实际上小动作不断,德国大众去年在中国卖了四百多万辆车,法国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 欧盟嘴上喊着去风险化,实际上光伏组件还得靠中国供货,智库报告写得天花乱坠,采购订单一张没少下。 欧洲现在忙着搞芯片自主,计划到2030年把全球产能占比翻倍,这明摆着是想趁中美内耗的时候搞产业升级,顺便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科尔比还特别提到日本,这个邻居的心思最复杂,美国在日本部署导弹系统,日本正好借机推动军事正常化,防务预算年年涨。 一旦中美真打起来,日本既能抱美国大腿扩军,又能趁亚太市场混乱的时候抢地盘,经济军事双丰收,这买卖对它来说简直不要太划算。 这位鹰派专家能说出这番话,其实反映了一个基本事实: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冷战时期那种泾渭分明的对抗格局了,全球产业链盘根错节,谁也离不开谁。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真要拼个你死我活,损失的是双方老百姓的福祉,得利的是那些坐山观虎斗的第三方。 美国农民种的大豆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中国工厂接不到订单工人失业,可俄罗斯印度欧洲该赚的钱一分不少,还能趁机抢市场份额。 科尔比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推动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布局,把资源集中到印太方向,减少在中东的投入,同时敦促盟友多分担防务压力。 他今年春天上任后动作不断,见印度外交秘书谈合作,跟日韩代表聊军费问题,甚至一度暂停了对乌克兰的军援,虽然后来在国会压力下恢复了,但态度已经很明确。 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就是避免美国陷入多线作战的泥潭,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理性声音的出现其实是好事,中国一直主张合作共赢,从来没想过要跟谁拼个鱼死网破,这些年推动的各种国际合作倡议,本质上就是想把蛋糕做大,大家一起分。 中美经济互补性这么强,完全可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科尔比能看到这一点,说明美国内部还是有清醒的人,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国家利益。 全球化走到今天这一步,任何国家想单打独斗都不现实,大国之间的竞争是必然的,但把竞争搞成对抗就是蠢了。 历史上列强互斗最后让第三方崛起的例子太多,一战打完欧洲列强元气大伤,美国趁机成了世界霸主,现在要是中美重蹈覆辙,受益的只会是那些等着捡便宜的国家。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用户10xxx97
除了当事人,谁不想看"倾城之战"呢?
用户10xxx74
难得的美国清醒一政客
福星
这还用他说?地球人都知道,全世界除了中美的国人都盼着中美打个你死我活!
真心汉子
中美应该联手压制印度,再出一个比中国人口还多的先进大国,世界的蛋糕就不够分了,如果中美明智就应该趁印度还没实力的时候把他打压下去,等到印度发展到中国现在的实力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