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以实际举动,告知全世界,他与普京之间,必须要做个了断 来源:杂谈备忘录

烁耀中原 2025-11-04 01:38:54

泽连斯基以实际举动,告知全世界,他与普京之间,必须要做个了断 来源:杂谈备忘录 他不准备把烫手的局面交出去,战时状态再延90天,权力随之继续延到二月 这一步落下,等于把自己绑在桌边,直到有一个能被国内外认可的结果 问题不难想,难在答案:到底要在谈判桌上换回什么,才能避免卸任后的清算; 欧洲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承担停火的代价 2019年上任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定任期去年五月结束,但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大选一再推迟,他仍以战时条例行使总统权力 最近据央视新闻报道,泽连斯基签署法案将战时状态与动员令再延长90天,权力随之延到次年二月 这一决定不是孤立的技术动作,而是围绕冲突结果的政治筹码 泽连斯基此前回应卸任话题时留下一句硬话,外界记得很清楚 他公开表态要和普京做个了结,这句话不是姿态,是对卸任风险的直面 另一边的普京没有类似的时间压力 普京以完成连任的身份继续执政,俄罗斯同步通过明年的征兵法案,显示继续作战的准备 这意味着只要乌克兰不在核心问题上妥协,俄方会持续推进军事行动 战场的图景不算复杂,乌东四州在公投入俄后,已基本处在俄军控制之下,拉锯主要集中在顿涅茨克的波克罗夫斯克以及库尔斯克方向 乌东四州基本处于俄军控制之下,谈判的真正硬点仍是领土与安全保证 这也是所有外部方案绕不过去的核心 外部压力一直在加码,路径却很明确 美国一边加码制裁,一边推动乌克兰选举替换领导层,试图用可让步的总统换取停火方案 同样的逻辑也体现在特朗普的提案里 特朗普在2025年4月提出所谓和平计划,包含承认克里米亚、派欧洲部队执行停火等安排,乌方拒绝涉及领土让步的部分 这个方案在欧洲也激起不小波澜 德国等欧洲国家对于要求乌克兰割地的方案表示反对,担心地区秩序被重写 同时,美俄在沙特的接触让基辅更警惕自身的席位 美俄在沙特的会谈形成四点共识引发乌欧警惕,乌克兰声明不承认缺席签署的协议 在这套多边互动中,乌克兰拒绝美方矿产协议方案,理由是缺乏安全保障,和关于是否举行选举的分歧叠加,和华盛顿的关系一度紧张 把时间线拉回起点,冲突的燃点并非一天形成 俄乌之间的地缘矛盾多年累积,顿巴斯安全问题长期悬置,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安全焦虑加剧 2022年2月24日,普京宣布对乌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目标定为非军事化与去纳粹化 随后发生的事更像是一部不断被改写的剧本 2022年3月,俄乌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谈到相关框架,乌方提出提议并形成签字文件,俄方随后从基辅方向和切尔尼戈夫方向撤军,谈判冻结,双方分歧加深,谁背离了共识各执一词 2023年6月爆发瓦格纳兵变,很快平息,当年8月普里戈任坠机身亡 2024年各类事件叠加,马克龙提出不排除派兵引发争议,莫斯科州音乐厅遭恐袭,俄方称与乌有关联,乌方否认,12月俄军一名司令遇袭,乌安全局被指涉事 2024年8月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州,双方展开攻防 到2025年2月,泽连斯基提出土地交换设想遭俄方拒绝,同月美俄在沙特形成四点共识,乌欧担心被边缘化 战场至今仍在消耗,前线位置大体稳定,伤亡与损毁的数据未有完整最新公开报告,但方向不变 丁晓星指出,双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乌克兰兵员储备面临枯竭 这不是抽象判断,国内能源设施的反复受损,兵员动员的难度上升,都是看得见的现实 张弘认为,2025年俄乌可能进入边打边谈的阶段,但真正停火仍有待观察 这两句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当前局面:打,因领土与安全尚无共识; 谈,因为各方都需要寻找一个能维持秩序的出口 有人会问,北约是否会直接下场 从科索沃的经验能看到一种路径,北约以人道主义理由介入,强势改变战局,最终在联合国框架下形成托管与撤军安排,遗留的领土问题却延宕多年 再看两伊战争,外部调停贯穿始终,真正让战争止住的是多年消耗后的共同承压与安理会的方案,停火以后仍需直接谈判才能铺平结算 历史提醒人们,外部干预能改变战局,却不一定终结争端,停火之后的归属和秩序才是难点 俄乌的分歧,恰恰卡在这里:承认与否,交换与否,谁来保障安全,哪里部署维和力量,制裁怎么退场 这就是泽连斯基迟迟不愿卸任的内在逻辑 卸任意味着离开权力结点,新的政府可能会将冲突的成本与责任进行政治归因,旧任在国内政治与司法风险上的暴露增加 在这样的棋盘上,泽连斯基延长战时状态是在争取留任时间,也是把决定权尽量留在基辅的总统府而不是外部会议室 普京的节奏则更从容,战场优势尚在手里,无需为时间压力付出额外政治代价,下一步更像是在等待对方提出可接受的底线 乌克兰需要的不只是停火线,更是安全保证与经济重建的可操作方案,尤其在兵员与能源基础设施承压的情况下,任何承诺都必须写在具备执行力的框架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