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打开饿了么APP时发现,熟悉的蓝色界面变成了橙色,页面顶端“饿了么”三个字也换成了“淘宝闪购”。原来,这款陪伴大家多年的外卖平台,已经悄悄进入更名灰度测试阶段,部分用户已率先体验到这一变化。这场看似简单的品牌升级,背后藏着阿里在即时零售赛道上的生死突围战。 从外卖到“万物”的野心跃迁 这次更名绝非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自2025年4月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以来,阿里就在下一盘大棋:把饿了么从独立的外卖平台,变成支撑淘宝“30分钟送万物”的履约基础设施。打开现在的淘宝闪购页面,除了餐饮外卖,日用百货、3C数码、美妆个护等商品琳琅满目,甚至能买到当季新鲜水果。这种“电商低价+即时配送”的模式,直接对标美团闪购、京东秒送等竞争对手,试图在万亿即时零售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品牌整合背后的战略焦虑 阿里为何要“舍弃”饿了么这个运营了17年的品牌?答案藏在残酷的市场数据里。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坦言:“我们的业务规模只有美团的1/3,部分省市甚至只有20%。”更尴尬的是,当美团用外卖高频流量带动酒旅、到店等低频业务时,饿了么却始终困在“送外卖”的单一场景里。更名淘宝闪购,本质上是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品牌统一战”——把分散的流量入口、配送运力、商品供给整合到“淘宝”这个超级品牌下,用规模效应对抗美团的生态壁垒。 骑手制服变装背后的身份重构 这场变革的细节更耐人寻味。自10月起,全国200万骑手的服装从蓝色变成淘宝橙,胸前的“饿了么”标识缩小成豆腐块,“淘宝闪购”四个大字却醒目地印在背后。连骑手称谓也从“蓝骑士”改为“城市骑士”,彻底剥离饿了么的标签。这种“去饿了么化”的改造,暴露出阿里对品牌资产的重新评估:在即时零售战场,消费者记住的是“闪购”带来的便利,而非某个具体平台的名字。 改名能否改命? 当然,更名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实现“30分钟送万物”,阿里还需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让淘宝的电商用户养成“即时购物”的习惯;二是如何在配送效率上追赶美团。毕竟,美团闪购已经用七八年时间建立起“即时零售=美团”的用户心智,而淘宝闪购还是个新面孔。不过,阿里手里也有王牌——天猫旗舰店的商品供给、饿了么积累的配送网络,以及淘宝庞大的流量池。这场战役的胜负,或许就藏在今年双11的订单数据里。 看到这里,你支持饿了么改名淘宝闪购吗?你觉得更名后的淘宝闪购,能打破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垄断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案例来源:一辈子一起走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