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

茂盛楼兰 2025-11-04 12:22:01

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公开指出:“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 5 - 10 年的时间来挽回。” 而他如此自信的原因也在于 “人才” 上,他表示:“中国人足够优秀,美国巨头公司的技术骨干、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 尹志尧这话可不是空口白话,这位在硅谷摸爬过英特尔、应用材料,又回国创办中微公司的物理博士,手里攥着近四十年的半导体行业家底,说出来的行业深浅自然有分量。 大家总盯着光刻机断供吵得热闹,其实他点破了更本质的事儿:技术代差确实刺眼,但真正决定胜负的筹码,早被我们人攥在手里了。 先说说这“三代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实在,美国乔治敦大学的评估摆在那儿,半导体73个细分领域里,美国在50个都占着领先位,光EDA设计软件这一项,美国公司就垄断了97%的市场,咱们手里才攥着2%的份额,这就像盖房子连图纸软件都得看别人脸色。 生产能力上更直观,2020年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是咱们的8.1倍,几乎抵得上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和欧洲的总和,尹志尧自己也坦言,没有EUV光刻机,咱们用DUV做到5nm还行,但3nm就是道坎,这代差可不是嘴上说说的距离。 但尹志尧的自信不是凭空来的,根子就在“人”身上,美国半导体协会的统计更直接,过去十年里,华人在美芯片企业高管层的占比从12%飙到了27%,全球前五大半导体企业里,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博通的陈福阳,再加上刚上任的英特尔CEO陈立武,四位掌舵人全是华人。 更别说技术骨干了,尹志尧透露美国先进半导体设备70%-80%的研发都有华人参与,等于说美国花大价钱搭的研发班子,核心力量大半是咱们同胞,这就有意思了,美国靠H-1B签证每年虹吸2万全球半导体人才,结果养出的专家骨干全是自己人。 更关键的是,这些人才正在往回走,麦肯锡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有4500名华裔科学家回国,半导体领域尤其突出,尹志尧说的“90%顶尖华人人才回流”可不是虚数,前英特尔架构师苏飞弃美回国任教清华,英伟达前员工潘梓正加盟国产团队,这些人带回的不只是技术,还有产业逻辑和全球视野。 中微公司自己就是例子,近50人的AI研发团队专攻设备设计,把刻蚀机精度做到100皮米以下,还突破了90:1的深孔刻蚀技术,解决了国内存储行业5大卡脖子设备问题,这背后全是回流人才和本土团队的合力。 再看咱们的追赶速度,确实配得上这份底气,中微的刻蚀机收入五年翻了好几倍,ICP设备两年增速超100%,现在95%以上的应用都过了客户认证,薄膜设备更狠,2023年还只卖1台,2024年就发货128台,尹志尧放话2029年搞定所有禁运的20多种设备,未来五到十年要覆盖60%的高端设备,这不是画饼,毕竟芯片制造的三大环节里,封测领域全球前十企业咱们占了9家,制造端也在步步紧逼,有人才打底,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说到底,尹志尧的判断戳破了行业焦虑的表象,大家总怕设备断供、材料卡脖子,却没看清人才才是最硬核的“技术密码”,美国搞技术封锁,却封不住华人工程师的脑子;欧美占着先发优势,却挡不住咱们人才回流+本土培养的双轮驱动,中微从0到1搞出全球先进的刻蚀机,只用了二十年;现在有4500名回流专家打底,再加上每年持续增长的研发投入,五年十年追上三代代差,还真不是空想。 可以说,那些天天喊着“中国芯片不行”的论调,真的可以歇了,毕竟当美国巨头的技术骨干大半是华人,当这些华人正带着技术陆续回国,当国内企业能把刻蚀机做到皮米级精度,这场人才主导的技术追赶赛,咱们赢面本来就不小,断供顶多绊个脚,人才才是决定最终冲线的关键,尹志尧的自信,其实是看透了这层本质。

0 阅读:51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