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942元羽绒服带补丁?这事不能光骂商家 杭州的王女士最近糟心透了:在唯品会花942块买了件羽绒服,拆开包装一看,袖口内侧藏着个硬币大的补丁,针脚歪歪扭扭,线头还露在外面。找客服理论,对方只肯退钱,说"不影响穿着",想按"退一赔三"索赔?门儿都没有。 这事往网上一放,评论区立马炸了:"大牌平台还卖残次品?""900多买件带补丁的,这不是坑人吗?"可扒开来看,这事真不是一句"商家黑心"能说清的。 带补丁的羽绒服,咋混进了发货仓? 先说这衣服为啥会带补丁。王女士买的是个小众品牌,吊牌齐全,看着不像假货。有做服装批发的朋友跟我说,这种情况多半是"质检漏网鱼"。 现在服装企业赶工猛得很,尤其是换季时,工厂流水线开足马力,一件衣服从裁剪到缝制成型,快的话两小时就能下线。质检环节按理说要查三遍:工厂自检、品牌方抽检、平台入库检。可真到了旺季,抽检比例能从10%降到3%,有些小瑕疵就容易蒙混过关。 "补丁可能是工厂缝补的残次衣。"朋友给我看了张照片,是他仓库里的"B品衣"——面料有小破洞、拉链不太顺的,工厂会简单处理后低价卖给经销商。"有些平台为了压低成本,会悄悄收这些B品,混在正品里卖,普通人根本看不出来。" 还有种可能更糟:发货仓的"二次损伤"。衣服在仓库堆久了,难免磕磕碰碰,袖口磨破点、内衬勾个洞都有可能。仓库打包员图省事,找块碎布随便缝上,反正包装一裹,谁也看不见。王女士这件的补丁位置藏在袖口内侧,八成就是这么来的。 商家说"不影响穿着",这理站得住脚吗? 唯品会客服那句"不影响穿着",简直戳中了消费者的火点。咱买新衣服图啥?不就图个光鲜亮丽、心里舒坦吗?942块买件带补丁的,跟花同样钱买双鞋底有裂缝的鞋有啥区别?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写得明明白白:经营者提供商品有瑕疵,要承担修理、更换、退货义务;如果故意隐瞒瑕疵,属于欺诈,就得"退一赔三"。王女士这情况,关键就看商家是不是"故意"的。 要是工厂和平台都没发现补丁,属于"过失",退钱换货没毛病;可要是明知有补丁还往外卖,那就是欺诈。但普通消费者哪有精力去查仓库记录?这就给了商家耍赖的空间——反正你拿不出我"故意"的证据,最多退个款。 有律师朋友跟我说,这种纠纷十有八九打不成"退一赔三"。"消费者得证明商家明知是残次品,还进行销售。可平台后台数据、质检记录,咱普通人根本调不到。"最后往往是消费者耗不起,只能接受退款了事。 谁该为这事担责?平台、品牌、还是消费者? 说到底,这事平台难辞其咎。唯品会一直打着"正品折扣"的旗号,大家愿意花比淘宝贵点的钱买,图的就是个放心。可现在连基本的品控都抓不住,还谈啥"正品保障"? 仓库管理更是稀烂。正规平台的发货仓,每件衣服出库前都得再检查一遍,尤其是高价商品。王女士这件羽绒服,只要打包员多翻个袖口,补丁就能发现。说白了,还是管理不到位,觉得"小瑕疵没事"。 品牌方也跑不了。一件衣服从生产到出厂,品牌方得负责到底。连自家衣服有补丁都查不出来,要么是品控团队偷懒,要么就是对经销商监管太松。 当然,咱消费者也得多个心眼。收货时别急着剪吊牌,先里外翻一遍:袖口、领口、内衬这些隐蔽处多看看,有问题当场拍照留证。真遇上纠纷,别光跟客服扯,直接找平台投诉通道,再不行就打12315——监管部门一出面,商家态度往往就软了。 便宜和正品,就不能两全吗? 有人说"一分钱一分货",折扣平台的东西难免有瑕疵。可942块的羽绒服,就算打了折,也不算便宜吧?消费者花了钱,就该买到合格的商品,这跟价格高低没关系。 平台要是真想长久做下去,就得把品控当回事。别总想着压缩成本、快点发货,多雇几个质检员,多花点时间检查,比事后跟消费者扯皮强得多。毕竟,丢了口碑,再低的价格也留不住人。 王女士最后还是只拿到了退款,补丁羽绒服寄了回去。她说:"不是差那点赔偿,就是觉得憋屈。"这种憋屈,恐怕不少人都体会过——买东西时被当成"上帝",出了问题就成了"麻烦"。 希望这事能给所有平台提个醒:别把消费者的信任当回事儿,补丁补得了衣服,补不了人心。 羽绒服被曝掺假
白色西装套装干练又时髦!内搭修身连衣裙,金属配饰和高跟鞋点缀,通勤约会都能轻松驾
【1评论】【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