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媒体有时候也处于非常奇怪的环境中。
最近感觉会更明显。
比如智驾,其实如果你长期跟的是技术、产品相关的报道,哪怕你本人不是工程师,但你对技术的阶段、概念都会有一个模糊的认知。
大部分时候这其实就够了,但智驾如果拉到产品端,你会发现一切又变了。
好的,准确说看起来好的技术,并不产生好的产品。
不好的,更准确说,不强调这 模型,那 参数的,产品的结果很好。
(不是 模型、参数、数据、算力 不重要,是作为系统的一部分强调,拉满的配置,体验很糟糕更不行)
我最近体验 华为、理想、地平线 这三家,有一个巨大的感觉。
华为 非常强悍,强悍到像余总说的,它不是第一梯队,是第一。
而且我个人认为这个 牛,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认可的。
但华为似乎不怎么和你去讨论 技术,很多人说华为没技术,所以不提。
我艹,你给我整不会了。
好,我来揭晓,鸿蒙之行的时候东西都是余总用铁锅炖的。[流鼻血]
讲个细节,我们都知道华为被制裁很多年,华为,乃至整个国内,其实都在过去几年受到巨大影响。
友商 可以攻击华为很多东西,但我个人感觉最不应该攻击的是 芯片。而且华为车端的芯片跑的很好,采用集联芯片方案的,大部分品牌没有华为的通讯和确定性调度能力。
芯片这个讲一天讲不完,你就这么理解,它被围成了铁桶,但它还能在铁桶中钻个洞。
回到智驾,华为一直比较强调 用户获取价值,这一点很重要,至少我拥车的 5-8 年里,车企的产品是否能够兑现。如果你提车第一天就有你想要的,这就比较完美。
理想 自从首推端到端之后,就脱胎换骨了,其实我个人一直不认为理想的体验是最好的,比如我在长期驾驶中就感觉,它的体验细节让我个人不满意的还挺多。
比如 激进的驾驶风格不稳定,你认为需要激进的,它可能比较正常或者保守;你认为需要保守的,它会突然激进。
但理想的安心感又是非常好的,怎么理解?
有一种场景是,双向单车道,这个场景里最怕的是对向来车的会车,目前对于逆向而来的车辆,理想的处理会成熟很多很多。
那好像理想不是很强啊?
奈何对手过于给面子,如果理想是 80 分,你会发现这个行业里很多远远要低于这个水平,所以即使它有瑕疵,但耐不住同行衬托。
地平线 就比较容易聊了,首先 hsd 的感知稳定性极高,这是我个人的第一感受,并且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苏神的背景大家都清楚,所以 hsd 的感觉有种似成相识。
地平线 的产品等我们 星途车提了之后慢慢说,这也是地平线真实水平的验证。
但今天想说的是,地平线让行业里知道了,其实能做出来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
但地平线会有一个潜在对手 mmt,因为明年 mmt 自研芯片上车。
到底是 地平线 的 单硬件、单软件、软硬一体 模式好;还是 mmt 的 单软件 或者 软硬一体好,mmt 单硬件肯定没戏。
谁会先拿到 me 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