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见到周总理后: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周总理顿了

桑代克 2025-11-05 11:26:34

1973年,女科学家吴健雄回国,见到周总理后:我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周总理顿了一下,说:“随便说嘛,没有关系!”她咬着唇,声音都有点颤:“我在美国这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我连他们的坟在哪里都不知道,一直放心里难受……” 1973年的这次回国,对吴健雄来说是漂泊37年后的第一次归乡。1936 年她从上海出发赴美求学,原本计划短期深造就回国,没成想时局动荡加上后来中美关系隔绝,这一去就把大半生留在了海外。 这位被称作“东方居里夫人”的科学家,在国外早已有了响当当的名头,1956年她放下手头所有工作,顶着压力完成宇称不守恒实验,直接帮杨振宁和李政道拿到诺贝尔奖,自己却错失荣誉,连美国物理学会都打破百年传统请她当首位女性会长,1958年就成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还是普林斯顿大学百年里第一个拿荣誉博士的女性。 那年中美关系刚破冰,尼克松访华后海外华人科学家终于有了回国的门路,吴健雄立刻带着丈夫袁家骝踏上归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到周总理时,这位在物理实验室里沉稳果敢的科学家,却难掩内心的波澜。 她父亲吴仲裔是个思想开明的革命者,早年参加过二次革命,失败后回太仓浏河创办了明德女子学校,吴健雄的小学教育就是在这儿完成的,父亲还在她出生那天种了株紫薇树,给她取乳名“薇薇”。可1936 年黄浦江一别后,父女俩就没再见过面,父亲1959年去世时,中美之间消息不通,吴健雄连讣告都没能及时收到。 母亲的离世更是悄无声息,具体时间都没能留下明确记载,只知道等她能打听消息时,双亲都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海外华人想了解国内情况比登天还难,别说坟地位置,就连父母晚年的生活细节都没人能细说。她后来回到浏河老家,父亲创办的明德学校还在,书声琅琅一如当年,可熟悉的亲人只剩那棵已经枝繁叶茂的紫薇树,这种物是人非的滋味,成了她心里解不开的结。 周总理的宽慰让她稍稍释怀,而这次归国也成了她与故土重新连接的起点。之后她又先后九次回国,带着世界前沿的物理研究成果到处讲学,在南京大学开系统讲座,把β衰变、穆斯堡尔效应这些高深知识讲给国内学者听,还反复强调做学问要扎实、耐得住寂寞。 1988年她和丈夫捐了170万元,在明德学校的紫薇树旁建了座江南风格的紫薇阁,用作接待楼,把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家乡教育的期盼都藏在了里面。 直到1997年在纽约病逝,她的遗愿还是魂归故里。丈夫袁家骝护送着她的骨灰回到浏河,最终安葬在明德学校的新墓园里,就在那棵陪伴她长大的紫薇树旁。后来袁家骝去世,也遵照遗愿葬在了这里,两口子终于在故乡的土地上团聚。 墓碑上刻着“她是卓越的世界公民,和一个永远的中国人”,或许这正是对她一生的最好注解,不管漂泊海外多少年,心底最牵挂的始终是父母的坟茔和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

0 阅读:229

猜你喜欢

桑代克

桑代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