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位台湾青年说得好:“我为什么支持统一?因为统一了,我们可以拥有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960 万辽阔的国土, 以及 14 亿同胞。而拒绝统一,我们只会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一个无存在感的小岛,却没有未来。” 对不少台湾年轻人来说,现实的压力远比口号更真切,台湾曾经引以为傲的经济,如今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 近二十年来,薪资水平几乎没有增长,而房价和物价却居高不下,许多年轻人背负着学费贷款,只能在送外卖等行业奔波谋生。 作为台湾经济支柱的半导体产业,也开始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发展空间受限,而海峡对岸的大陆,早已不是父辈们当年投资设厂的单一场景,而是充满无限机遇的广阔平台。 在大陆的直播间里,台湾滞销的凤梨酥能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在人工智能养殖等新兴领域,有些台湾青年甚至获得了千万元级别的风险投资。 这种鲜明的发展反差,正切实改变着台湾民众的选择,今年上半年,有超过两千名台湾青年前往大陆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大陆高校研究生的台湾学生人数也增长了37%。 相比于在台湾岛内陷入“内卷”,到更广阔的平台寻找发展机会,成为越来越多台湾青年的务实选择。 而大陆推出的创业补贴、面向台湾同胞的公务员专门名额、优先分配的保障房等政策,让这份吸引力变得具体而实在。 安全感是另一个被重新审视的话题,台湾将占GDP 3%的资金投入军费,换来的却多是美国的二手武器,甚至连F-16V战机的维修都需要“拆东墙补西墙”。 乌克兰的局势就是鲜活的例子,所谓的美国军事援助更像是消耗对手的工具,没有台湾民众愿意成为被牺牲的“棋子”。 当解放军的东风导弹已能覆盖台海地区,福建舰航母在周边海域巡逻时,对抗的代价显而易见,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两岸实现统一,这些军事力量就会从威胁转变为守护。 能拥有世界最强军队之一作为后盾,这种安全感截然不同,而节省下来的巨额军购费用,甚至足以修建十条连接大陆与台湾的高铁。 身份认同问题则更为复杂,民进党当局试图通过修改教材课纲,将“日据”改为“日治”来割裂历史联系,但这难以抹去根植在民众血脉中的文化记忆。 无论是福建土楼里珍藏的族谱,还是两岸民众逢年过节相同的习俗,都在无声诉说着两岸同根同源的事实。 当有台湾青年亲身前往黄帝陵祭拜,那种与共同祖先的情感连接,是任何政治符号都无法切断的。 这种认知上的觉醒,让一些人开始思考:融入更大的文化母体,或许不是失去自我,而是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像歌仔戏、布袋戏等台湾特色艺术,将有机会登上国家级舞台,闽南语也可能获得官方认可的方言地位。 从1895年台湾被迫割让,到1945年重新光复,历史早已证明,台湾的命运始终与整个中国的国力紧密相连。 当下,台湾民众面临的选择其实很明确:是继续成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还是成为能自主把握自身命运的“棋手”。 对许多台湾年轻人来说,这道选择题的答案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信源:华夏经纬网 台湾青年:两岸走向和平统一,才是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