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高志凯这种级别的大佬,出去参加活动,都是国家派的专机,配着团队,前呼后拥的。结果今天才知道,大哥很多时候是自掏腰包去的。 当过领导人翻译的耶鲁博士,人在林芝那片红色小木屋前录节目,背后撑着一面大国旗,山谷云翻着,脚下湿气重,他站在那条线的北侧往南看,说要把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收回来,话不多,站位很稳。 镜头里美国大使抛出技术偷窃的说法,他拿六代机做对比,说你们刚给名字,我们这边两款已经在试飞,数字摆出来,2023年国内研发经费支出3.3万亿元,同比8.1%,项目一项项推进,底气从投入里来。 在北大的教室里见过他,49800元的课讲企业出海,桌上没有茶盘,几天后人就把学员带上飞机,新加坡看监管,香港看资金,肯尼亚看市场,跑完再回来说方案,他提到在藏南的最南端标三个点,地图上落针,大家一眼能看清边界。 北京市政协的青年干部课他也讲跨文化交流,采访里五种语言轮着上,在国际媒体把观点讲清楚,这条路花费不小,机票常年买经济舱,酒店挑普通的,把省下来的预算往传播上投,文章拍摄剪辑搭团队都要花钱,能省就省,把声音推到外面去。 这两年身边的明星自己掏腰包买国产新能源车的事常听到,他的做法像一条清单,出行自理,行程勤跑,每一笔钱往内容和渠道上放,不去追前呼后拥的场面,把路走细,把话说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