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听朋友提起,东北某大型飞机制造单位最近一次性部署了400多台中科可控的工作

书双看教育 2025-11-05 19:41:18

这两天听朋友提起,东北某大型飞机制造单位最近一次性部署了400多台中科可控的工作站,用的是海光平台。项目金额三百多万,型号是T40和W40P两款。这事放在几年前我听了可能还会意外,毕竟是航空高地,但现在说实话,顺理成章。 飞机研发是个“吃长时算力”的活,特别是仿真、CAE、CFD类任务,一跑就是十几小时。算力不是拼短时间的跑分,而是看你能不能在高温、强负载下不掉链子。 拿这批设备举例,两款产品都是基于海光 3300 系列 CPU,8 核 16 线程,主频 3.0GHz,从芯片的选择上可以看出,整机方案目的很明确:保持设备在长时间高负载条件下也能做到稳定运行。更重要的是整机围绕满载运行做了工艺优化: W40P 有宽温支持和全天候运行设计,长时间不间断运行不掉速; T40 这类塔式机型,在风道、功耗控制和低噪音上做了打磨,空载噪声控制得很细,更适合用在图纸办公室或实验舱这种地方。 还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这些终端后期维护有没有人接得住? 科研单位IT人手有限,谁也不愿为了一个风扇报警跑几十公里去现场。中科可控这一点挺下功夫,BMC配上电源管理和模块化插槽设计,出问题直接热插拔、远程重刷固件,实用主义拉满。 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为国产方案在关基行业的陆续落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哪怕它只是一台终端,依然要做到尽可能少出错、好管理、适应环境、顶得上任务,这才是能在科研体系长久“服役”的逻辑。

0 阅读:5
书双看教育

书双看教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