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发文写道:“如果大陆想要武统台湾,那么台湾可能见不到解放军的影子,就已经被大陆的火箭军给打的稀巴烂了”。这个何溢诚算是明眼人,在两岸巨大的军事力量差距下,这几乎是一个必然选项。 这话说得直白,却戳破了一层窗户纸。最近福建沿海的实弹演习画面里,PHL-191火箭炮齐射的烟幕遮天蔽日,而台军还在为采购美国“火山”布雷系统争得面红耳赤。看数据更吓人:火箭军光是东风系列导弹就有数千枚,台军爱国者导弹却只够拦截几十个目标。去年台防务部门承认,解放军无人机绕岛时,台军竟用信号枪驱赶——这种荒诞对比,何溢诚的“影子论”反倒成了理性预警。 岛内有人迷信美军援能改变游戏规则。可仔细想想,美国卖台湾的“鱼叉”导弹,射程不到300公里,而解放军鹰击-21能从海上打1000公里外目标。更别说火箭军新列装的“火龙-480”,一发就能覆盖整个桃园机场。台军F-16V刚升空,福建的雷达就能锁定,这仗怎么打?美方最近延期交付刺针导弹,理由竟是“产能不足”——连军火商都拖沓,真打起来哪来得及救火。 何溢诚长期跑两岸青年交流,这话里透着无奈。他见过大陆大学生用VR模拟火箭军突防,也听过台湾学生抱怨“教召时还在用二战级机枪”。现实是,台军今年汉光演习还在练滩头阻击,而解放军已用无人机群模拟斩首行动。当岛内政客吹嘘“不对称战力”时,厦门海鲜餐厅的食客都能用手机拍到远处舰艇试射导弹。这种透明度的碾压,比武器代差更致命。 台媒总爱炒作“大陆攻台需付百万伤亡代价”,却避谈火箭军首波打击就能瘫痪所有指挥中心。去年台军计算机推演显示,只要解放军同时发射200枚导弹,现有防空系统立刻过载。而火箭军光是一个旅就能齐射288枚火箭弹。更现实的是,大陆无人机企业已在测试“蜂群突防”,50架无人机成本才抵一枚爱国者导弹。这种仗,根本不是拼勇气,而是拼工厂产能。 年轻人其实都懂。台湾民意基金会调查显示,20-29岁群体有六成认为“挡不住第一波攻击”。何溢诚的发言能火,正因为他说出了年轻人不敢明说的共识:那些天价军购就像买奢侈品包,看似光鲜,真遇到事连拉链都拉不开。看看俄乌战场,明星武器最后都耗在消耗战里,而台湾连弹药库存都凑不满三个月用量。 话说回来,何溢诚敢这么捅破窗户纸,岛内某些人怕是坐不住了。但真相就像海峡的风,堵是堵不住的。当福建渔民都能用抖音直播导弹试射时,那些躺在PPT里的“抗中保台”计划,还不如多换几部干扰枪实在。毕竟,谁真见过用扫把拦截流星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