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23岁的女干部李玉枝嫁给了一级伤残战斗英雄,新婚之夜二人同房时,她竟然拿布条把自己和英雄绑在了一起,这背后的真相不禁令人泪流满面。 麦贤得不是普通人,是“八六海战”里的钢铁战士。1965年8月6日凌晨,福建东山岛海面炮声震天。20岁的麦贤得作为611号艇机电兵,正奋力操控轮机。 一块高温弹片突然穿进他右前额,直插左侧太阳穴。鲜血和脑脊液糊住双眼,他昏迷后又被炮声惊醒。 凭着记忆摸索到战位,用身体顶住移位的波箱。就这么像雕塑般坚守3小时,直到战斗胜利再次昏迷。 周恩来总理亲任抢救组长,调集专家多次手术。9个月后才取出弹片,头颅里植入两块有机玻璃。命保住了,却落下一堆后遗症:癫痫频繁发作,右侧肢体瘫痪,连话都说不清。 组织上找到当时在公社当妇联干部的李玉枝,她没立刻答应,先去见了麦贤得。眼前的人眼神呆滞,走路要搀扶,完全没了英雄模样。家人朋友都劝她别跳火坑,她还是点头了。 1972年婚礼很简单,婚后生活却比预想的更难。麦贤得时常情绪失控,会突然推搡身边的人。最让人揪心的是癫痫,发作起来毫无征兆。 新婚夜绑布条,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察觉丈夫的异常。只要麦贤得身体一抽搐,她就能立刻惊醒急救。李玉枝干脆辞了工作,全身心扑在护理上。 向护士学按摩,自学药理知识,每天记病情日记。情绪、进食、癫痫发作时间,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本。这些日记成了医生调整方案的关键依据。 麦贤得每天要吃六七种药,最多时十几种。她陪着丈夫用左手练字,扶着他一步步学走路。 后来一双儿女出生,取名海斌、海珊,都带着海的印记。 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抚养孩子,还常讲父亲的战斗故事。两个孩子长大后都参了军,儿子麦海斌还立了三等功。 日子不富裕,夫妻俩却总想着帮别人。在麦贤得的母校饶平县汫北小学,他们捐钱建图书馆和综合楼。每次有灾情,都会从工资里拿出钱来捐款。 50多年过去,奇迹真的发生了。麦贤得的癫痫20多年没再发作,能简单交流,还会下象棋。当年的主治医生说,这是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 2015年,李玉枝获评“全国道德模范”。麦贤得更先后拿到“八一勋章”“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如今老两口常去学校做爱国教育,麦贤得说话费劲,李玉枝就当他的“发言人”,把那段海战故事和50年的相守,讲给孩子们听。 从青春到白头,李玉枝用一生践行了承诺。那条新婚夜的布条早已不见,可这份守护从未褪色。英雄的荣光背后,是她默默撑起的一片天。 你觉得李玉枝的付出里,哪一点最让你动容?是新婚夜的布条,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感受。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人民英雄” 麦贤得:钢铁战士的 “钢铁人生”》 金羊网《“人民英雄” 麦贤得:精忠报国为人民 红色家风代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