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2012年,日本政府突然宣布了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真诚书签 2025-11-06 15:04:03

果不其然。 2012年,日本政府突然宣布了对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那之后局面没按它们的算盘走。对照2010年的撞船风波和2012年的高压对峙,这十年里,海上节奏变了:中方把“常态在场”做成了日程表,日方的强硬动作在一线明显收敛。据日本海上保安厅通报,几乎每月都能看到中方船只在相关海域活动的记录,跟监取代了拦截。 舰队的体量先撑起了底气。我国万吨级海警船2901、3901在中期服役,配备76毫米炮,远海抗风浪和续航能力强,搭配大量千吨级执法船组成梯队。放到对面,日本海上保安厅也有PLH大型巡逻船,但吨位和数量的组合,在钓鱼岛近海的持续在场上吃亏,这直接改变了场上分工。 时间线上看,2020年后“连续在场”成为关键词。日本海上保安厅多次提到中方船只在毗连区和领海周边长时间出现,记录刷新成了常态。日方船舶更多采取伴随、广播、取证的流程,减少了高风险接触,现场氛围跟2012年截然不同。 水面后面还有水下的托底。解放军海军编队远海训练穿越宫古海峡已是公开画面,055、052D、054A轮番出镜,日本防卫省每次都会发布照片与航迹。对照早年的零星远海活动,如今规模与频次拔高,相关海域的态势感知和应急反应不在一个层级。 空中也在同步发力。日本防卫省年报长期记录对华方向的紧急起飞次数居高不下,歼-16、轰-6K等机型的远海训练形成固定线路。空中压力被分摊后,日方在东海的执勤资源更谨慎配置,海上的冒进动作自然减少。 信息链的变化同样关键。沿海雷达、光电手段、直升机与无人机在执法中的应用已成常态,取证、标识、喊话一体化推进。相比日本需要从本土或离岛起飞巡逻机抵近,中方岸基近、反应快,现场指挥更连贯。 渔业现场能直观看出变化。公开报道里,浙江、福建海警常态护渔,编队护航、联合检查成为固定动作;日方渔船活动趋于谨慎,双方更多以“各在各线”的方式维持现场秩序,极端画面明显减少。 经济面带来的制衡也在起作用。根据日本财务省统计,中国长期是日本前两大贸易伙伴,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在华布局深,企业群体对外部稳定的需求明确。把这一层叠加到海上值勤,现场尺度更趋稳妥。 外部因素方面,相关同盟多次表态各执一词,但共同点是强调降温和管控风险。这种基调传导到一线,往往体现为程序化处置和避免擦枪,海上单位更看流程、不抢镜头。 把这些拼起来,就是现在的画面:中方常态在场、力量更集中、反应更快,日方更多选择伴随、申明、取证。声音还在,行动上更谨慎。 这种节奏不是一日形成的,是装备、训练、勤务和规则一点点堆出来的。只要在场、守线、讲证据,现场就稳。 钓鱼岛方向的关键词已经变成三个字:常、准、快。把这三个字继续做到位,海面就会按我们的节拍走。

0 阅读:29
真诚书签

真诚书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