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开始算账,从欧盟收割6500亿美元、日本收割5500亿美元、韩国收割3500亿美元、英国2000亿美元、中东3国3.2万亿美元,可是却从我们这吃了闭门羹,这才是他面对中国总是破防的基本原因。特朗普举着关税大棒,向全世界发出威胁,根本目的就是要钱。说白了,就是美国利用传统手段已经无法从世界轻松的收割财富了,于是只能用这种极端手段了。 当其他国家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让步时,中国坚守立场,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首次失效。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特朗普在涉及中国议题时总是显得格外激动。在他简单粗暴的交易逻辑里,拒绝付钱就是最直接的"冒犯"。 这位前总统举着关税大棒横扫全球,本质上就是想直接要钱。毕竟美国这些年靠美元霸权、科技垄断这些传统手段收割财富越来越费劲了,只好祭出这种极端招数。 对付欧盟,他盯着汽车和农产品下手,威胁加征 25% 的汽车关税,逼得欧盟不得不开放农产品市场,光是葡萄酒和奶酪的关税让步就被算成上千亿的 “收益”。欧盟虽然嘴上抗议,却不敢真的硬碰硬,毕竟不少成员国的能源供应还得看美国脸色。 对日本的收割更是轻车熟路,简直是复刻了里根时代的套路。里根当年就曾以 “违反贸易协议” 为由,对日本半导体加征 100% 关税。 如今特朗普变本加厉,拿汽车零部件关税说事,逼着日本扩大液化天然气进口,还让日元刻意贬值来平衡贸易差额,这 5500 亿美元的 “账” 里,光能源和汽车领域的让步就占了大半。日本政府明知道吃亏,却因为安保条约的束缚,只能默默忍受。 韩国和英国的处境更被动。针对韩国,特朗普瞄准了半导体和汽车产业,威胁取消贸易协定,最终逼得韩国在钢铁出口配额和汽车关税上让步,3500 亿美元里还包含了增加美军驻韩费用的 “保护费”。 英国脱欧后急于找靠山,在金融服务和农产品准入上妥协,2000 亿美元的 “贡献” 成了换取美国贸易背书的筹码。 中东 3 国的 3.2 万亿美元更是赤裸裸的胁迫。特朗普对中东国家搞 “分而治之”,对叙利亚加征 41% 的高关税,伊拉克 39%,利比亚 31%,却特意把石油天然气排除在外,明摆着就是 “要钱但不影响自己用油”。 这些国家要么依赖美国的安保支持,要么需要美国在地区事务中站台,只能在非油贸易上妥协,光是纺织品和化工品的关税让步就被算成巨额数字。 可这套打法到中国这儿彻底失灵了。特朗普刚上台就对钢铁、铝产品加征关税,后来又把清单扩大到科技产品,可中国立刻出台对等反制,瞄准美国大豆、玉米和能源产品,直接打在共和党票仓的痛处。 美国农民损失惨重,农业州的抗议声浪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紧急发放补贴,却还是挡不住农产品库存积压。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像其他国家那样有 “软肋” 被拿捏。在科技领域,美国搞芯片禁令想卡住脖子,中国反而加速了自主研发,从光刻机到操作系统都在突破,让美国的科技垄断收割越来越难。 在贸易上,中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美国企业舍不得放弃,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纷纷表态反对关税,怕失去中国市场的份额。特朗普想逼中国在贸易逆差上让步,可中国坚持 “对等协商”,绝不接受单方面让利,所谓的 “收割” 计划自然落了空。 说到底,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能在其他国家奏效,靠的是对方对美国的依赖,而中国早已摆脱了这种被动局面。当传统的财富收割手段失灵,极端的关税威胁又打不动中国,这位习惯了 “予取予求” 的前总统,自然会因为吃闭门羹而频频破防。毕竟在实力对等的博弈里,霸权逻辑从来都不好使。 信源: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