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萨镇冰闻汉城捷报:一生海军梦,终见国威扬! 1951年,93岁高龄的前清朝海军总司令萨镇冰在得知志愿军成功击退美军并进攻韩国首都汉城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感慨万分。他曾担任清朝海军的最高统制(总司令),后来成为民国海军总长,再次晋升为国务总理。 老爷子这辈子,活得比一部中国近代史还跌宕!1894年甲午海战,他是“威远”舰管带,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铁甲舰被日军炮火击沉,将士们跳海殉国,海水都被鲜血染红,那种无力回天的屈辱,他揣了一辈子!如今93岁的他,枯瘦的手捧着报纸,看到“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标题,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浑浊的眼睛里突然冒出光,拍着桌子连说“好!好!中国终于站起来了!”这哪是简单的欣喜,分明是憋了半个多世纪的郁气,终于随着志愿军的捷报烟消云散! 萨镇冰的海军生涯,满是实战的血与泪。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他驾驶“扬武”舰冲向法舰,炮弹在身边炸开,船板都被掀飞,他愣是站在甲板上指挥到底,哪怕军舰沉没也没后退半步!后来北洋水师组建,他调任“康济”舰管带,每天天不亮就带着士兵操练,炮术、航行、维修样样亲自把关,可就算官兵拼尽全力,腐朽的清廷还是给海军扣上“经费短缺”的帽子,炮弹里装的竟是沙土,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赢装备精良的日军?甲午战败后,他心灰意冷辞官,可心里的海军梦,从来没熄灭过! 这里必须插个专业知识点——近代中国海军兴衰的战略短板!萨镇冰亲历的甲午海战,暴露了清廷“重陆轻海”的战略误判,海军经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舰艇老化、弹药不足,就算官兵英勇,也难敌体系性的腐朽。而志愿军能攻克汉城,靠的是“集中优势兵力、运动战歼敌”的正确战略,以及官兵舍生忘死的战斗意志,这种从制度到精神的全面提升,正是萨镇冰一辈子想看到的强军模样! 大家觉得萨镇冰的“欣喜若狂”,最核心的是为志愿军胜利高兴,还是为中国终于摆脱屈辱而激动?1937年抗战爆发,79岁的他还主动请缨赴前线,拖着老弱之躯在福建组织民团抗日,哪怕没兵没枪,也没向日军低头。他这辈子见证了太多失败:甲午惨败、庚子国难、抗战初期的节节败退,如今终于看到中国军队在异国他乡打败世界最强的美军,这种“从谷底爬起来”的扬眉吐气,比任何荣誉都让他满足! 萨镇冰的身份转变,藏着中国的时代变迁。从清朝海军统制到民国国务总理,他始终坚守“救国”初心。民国时期,他拒绝袁世凯复辟,反对军阀混战,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可动荡的时局让他屡屡失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打出威风,他才真正看到国家复兴的希望,那句“终见国威扬”,是他对新中国最真挚的认可! 第二个专业知识点——近代爱国人士的家国情怀传承!萨镇冰这代人,经历了封建王朝崩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他们的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从甲午海战的浴血奋战,到抗战时期的奔走呼号,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由衷赞叹,这种跨越时代的家国情怀,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更让人动容的是,萨镇冰在得知捷报后,特意写下一首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诗里的“五十七载”,刚好是从甲午海战到志愿军攻克汉城的时间,每一个字都藏着他的血泪与期盼。他还把家里珍藏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遗物拿出来,对着遗物喃喃自语:“丁公,你看到了吗?我们中国人,再也不会任人欺负了!” 第三个专业知识点——战争胜利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作用!甲午海战的惨败让中国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自信心跌到谷底;而志愿军攻克汉城,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提振了全国人民的士气,这种精神层面的胜利,比领土得失更重要,也让像萨镇冰这样的老辈爱国人士,重新燃起对国家未来的信心! 大家有没有想过,要是萨镇冰能看到如今的中国海军,会是什么反应?如今的中国海军拥有航母、万吨大驱,劈波斩浪守护海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有舰无弹、有兵无粮”的北洋水师。萨镇冰一辈子追求的“海军强国梦”,在今天终于成为现实,这或许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萨镇冰的一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缩影,更是中华民族抗争史的见证。他从甲午海战的屈辱中走来,在乱世中坚守初心,终于在暮年看到国家的崛起。那句“欣喜若狂”的感慨,不仅是个人情感的爆发,更是几代中国人对民族复兴的热切期盼。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正是因为有萨镇冰这样的爱国人士代代坚守,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