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岁的北京国家税务局原局长吴新联做梦也没想到,当年60岁“安全”退休到现在

漫聊小知识 2025-11-06 18:36:43

今年71岁的北京国家税务局原局长吴新联做梦也没想到,当年60岁“安全”退休到现在11年了,还会等来秋后算账!属于他的寒冬才刚刚开始。 咱先说说吴新联这个人,当年也算是税务系统的能人,从国家税务总局到辽宁国税局,再到北京国税局当一把手,一路走过来,确实干过不少实事。 就说那电子发票,2013年那会儿全国就五个试点城市,根本没北京的份,是他力排众议,拍着胸脯给企业打包票“你们先做,政策支持我来争取”,才把中国第一张电子发票搞了出来。 那时候系统里的人都觉得他敢担当、能干事,口碑着实不错。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敢闯敢干的领导,在权力跟前没守住底线,光鲜的外衣底下藏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他2014年卸任北京国税局长,之后这11年也没闲着,在各种税务学会当会长、副会长,照样活跃在圈子里,估计那时候他心里还挺踏实,觉得自己功劳有了,退休了,以前的事儿就算翻篇了。 可他忘了,干过的坏事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说没就没?更讽刺的是,他当年力推的电子发票,现在成了查他的利器——那玩意儿每一笔交易都记在系统里,永久保存、改不了删不掉,他当年利用职权搞的那些猫腻,说不定就藏在这些数据里。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己亲手造的“账本”,最后算到了自己头上。 有人可能会问,都退休11年了,怎么现在才查?这就不懂了吧,反腐哪有“过期”的说法? 不是不查,是时候未到,税务系统的反腐风暴早就刮起来了,自2024年以来,光省级国税局长就落马了七个,这里面四个是退休后被查的,吴新联只是其中一个。 之前江苏的侍鹏退休两年被查,河南的智勐退休四年被查,现在吴新联把这个时间拉到了11年,这明摆着告诉所有人,不管退休多久,只要当年犯了事儿,就别想躲。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里写得清清楚楚,党员干部退休后,原来的职权影响还在,要是利用这些影响搞利益输送、违规经商,照样要处分。 吴新联退休后还在税务学会任职,表面上是“发挥余热”,可谁知道他是不是借着这些身份,继续用以前的关系网谋私利? 纪检监察的人都说了,很多退休官员的问题,恰恰就出在“发挥余热”这个环节上,这哪是发挥余热,分明是借着余热捞好处,这种事儿能躲得过吗? 再说了,吴新联的问题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他在辽宁当国税局长的时候,处理过李文娟的举报事件,当时他说给人家安排了工作、解决了住房,现在回头看这话,多少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 到了北京当一把手,表面上喊着“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背地里指不定干了多少违纪违法的事儿。 系统里早就有议论了,只是那时候他还在位,后来又顺利退休,大家都觉得他“逃过一劫”,可事实证明,根本逃不掉。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干过点政绩,就能把过错抵消掉,这简直是做梦,吴新联推动电子发票是贡献,可这贡献是他作为公职人员该做的,拿了国家的俸禄,干好本职工作是本分,绝不能成为搞腐败的“挡箭牌”,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从来不能相抵,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现在税务系统的反腐为啥这么狠?因为这地方权力太集中,专业性又强,腐败行为更隐蔽,可能一笔违规操作藏个十年八年都不容易被发现。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数据、电子系统盯着呢,以前的旧账只要有线索,一查一个准,吴新联当年可能觉得做得天衣无缝,可在技术面前,那些猫腻根本藏不住。 其实这些年,退休官员被查的例子越来越多,不是纪委跟谁过不去,是反腐真的动真格了。以前总有人说“退休即安全”,现在看来,这就是个笑话。 党纪国法从来不是摆设,更没有“时效期”,只要你敢伸手,不管过多少年,迟早会被抓出来。 吴新联这11年的安稳日子,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他以为的“免罪金牌”,根本就是张废纸。 说到底,吴新联的事儿给所有当官的提了个醒:权力是国家给的,是用来办事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 别想着退休就能一了百了,也别觉得干过点好事就能抵消过错。 只要犯了错,不管你多大年纪,不管退了多少年,纪委都能把账给你算明白,这寒冬对吴新联来说是自找的,也是必然的,谁让他在权力面前丢了底线呢?

0 阅读:0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