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近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番话:“没有大国支持的政权注

千浅挽星星 2025-11-06 18:54:17

[微风]近来,郭台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掷地有声地抛出一番话:“没有大国支持的政权注定会沦为他国的殖民地,比起惨淡收场,我宁愿选择依附于大陆。”这话初听带着点刺耳的直白,却藏着这位商界大佬摔过跟头后的通透感悟,更折射出两岸关系里最朴素不过的现实逻辑。   早年的郭台铭十分高调,曾说过 “是我给大陆人一口饭吃” 这样的话,当时他手握资本和技术,觉得自己是 “给大陆提供机会” 的人,这种自信让他产生了可以把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资本的想法。   于是,郭台铭两度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分别在 2019 年和 2023 年,期间他还发表过组建机器人军队、用私人飞机运送物资等惊人言论,想要塑造自己的 “强人” 形象,在两岸之间寻求政治投机。   但政治上的尝试并没有给郭台铭带来好处,反而影响了他的商业帝国,在他宣布参选后,其旗下的鸿海集团(富士康母公司)遭到大陆税务和自然资源部门的调查。   国台办回应称,这是正常的执法行为,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台企在大陆发展应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受调查影响,鸿海股价大幅下跌,新台币股价一度失守百元大关,A 股上市的工业富联也持续下跌,这让郭台铭从 “赏饭者” 的姿态,逐渐认清了现实。   其实早在 2010 年左右,郭台铭就开始计划全球化扩张,想要摆脱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当时大陆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政策收紧,富士康便开始在美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布局建厂。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百亿美元项目,当时还和特朗普共同宣布,计划创造 1.3 万个就业岗位,一时风光无限。   但这个项目最终没能成功,厂区土地闲置长满荒草,被媒体嘲讽为 “世界第八大笑话”,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完善的配套供应链,技术工人短缺,物流和电力供应也不稳定。   而且美国工人习惯了高福利,无法适应富士康的加班管理模式,最终招聘到的人数远未达到计划数量。   在美国碰壁后,郭台铭又把重心放在了印度,从 2015 年开始布局,想要复制在大陆的成功,甚至提出让印度承担全球四分之一 iPhone 产量的目标。   但现实同样不如人意,印度工厂频繁遭遇电力中断,工人罢工事件也时常发生,导致产品次品率一直很高。   直到现在,印度工厂的 iPhone 产能还不到郑州工厂的五分之一,远未达到预期的 13%,此外,富士康在印度的一个半导体合资项目,2023 年宣告退出,两年时间就亏损了 17 亿美元。   这些全球化尝试的失败让郭台铭明白,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的工业基础和配套环境。   富士康的发展困境其实是台湾经济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贸易顺差,占其总顺差的 86% 以上,仅今年上半年,两岸贸易额就逆势增长 11.4%,达到 1477.8 亿美元。   这种经济联系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芯片巨头台积电离不开大陆的优质稀土,一旦供应受限,生产线可能面临停摆。   高雄的果农高度依赖大陆市场,失去这个市场会造成巨大损失;民进党当局推行的 “脱钩” 政策,让台湾观光业每年损失近七千亿新台币。   尽管政治上有各种不同声音,但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获利不断创下新高,近期还有三百多位台商前往甘肃考察投资,资本的选择充分说明了大陆市场的吸引力。   同时,大陆也持续释放善意,福建推出金融新政方便台胞购房,深圳为台湾青年提供实习岗位,为台商台企在大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经过多次折腾后,富士康最终选择回归大陆市场,今年投资 10 亿元在郑州建设新总部,集团董事长刘扬伟两个月内三次前往河南。   此外,富士康还与英伟达合作建设芯片厂,积极发展电动车、储能等新业务,这并非单纯的战略布局,而是认清现实后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大陆市场对富士康至关重要,今年第一季度,大陆市场贡献了富士康 52% 的营收,超过其他所有地区的总和。   全球约 85% 的苹果订单仍由中国工厂完成,富士康在大陆拥有三十多个工业园和 80 多万员工,这些都是它无法轻易割舍的根基。   郭台铭的 “依附” 论并非政治上的投诚,而是作为商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对经济现实的认可,这不仅是他个人经历后的感悟,也反映了两岸关系的深层逻辑。   两岸经济联系紧密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任何试图脱离这种联系的政治幻想,最终都会被现实修正。   信源:界面新闻 郭台铭:富士康工厂已可以做到关灯生产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